作者:李锋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23 16:35:20
选择字号:
研究生教育多元化是世界性难题

 

近日,随着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确认工作结束,一个现象引起了公众关注,即国内部分高校停招了某些学科学术硕士、全日制硕士。有专家据此认为,该现象预示着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将迎来重大变革。然而,笔者却认为这些现象并不是新现象,更谈不上重大变革,但是这些现象却预示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系统越来越多元化。

多元化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

上世纪,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非常小,因此,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还是学术学位,培养的研究生大部分都是面向学术研究岗位的。

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我国就业市场需求的日趋多样化,研究生系统需要满足不同种类的人才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结构发生一些调整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因此,有的学校大面积停招学术硕士/全日制硕士,并不等于全国的学术硕士/全日制硕士都会停招;有的院系在提高直博生的比例,也不等于所有的院系都在提高直博生的比例,尽管就整体趋势而言,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层次,专业学位都会有大的发展,并且在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的占比一定会稳步上升。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研究生教育系统一定是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很有可能某个高校的A院系在增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规模的同时,同一个高校的B院系则在减少专业学位的硕士生规模。因为即使在同一所高校,不同的院系所面对的就业市场也存在明显差异。

再比如,在直博生和普博生的问题上,可能同一所高校同一个院系的不同导师就有不同的偏好——有的导师认为直博生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的科研,有的导师却认为已经有了一定科研经历的普博生更佳;有的导师认为跨学科博士生能够带来交叉学科的创新,有的导师却认为相近学科的博士生科研上手快。

从这个角度看,某些高校和院系关于招生变化的决定,更多的是培养机构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作出的适当调整,并非一定是全国上下整齐划一的改革方向。

专业学位培养应达成更多共识

应该说,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培养机构需要的是促进多元化,并且是“让学术的更学术,让专业的更专业”,这才是研究生教育所有相关利益方需要重点关注的共同议题。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比如,即使在世界研究生教育第一强国——美国,其关于课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过程,导师指导以及毕业要求的争议也非常大。有美国学者和研究甚至认为,美国的课程硕士要求太低,存在贩卖文凭的嫌疑;有的认为,如果专业学位博士生的论文达不到知识生产的要求,就不能授予其博士学位;有的则通过调研发现,专业学位的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的双导师制,或者多名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制形同虚设,最终,各种事务还是由大学的主导师“一手操办”。

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系统要更加多元,必须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提供能够满足进口和出口多元需要的支持。这里的进口即招生,但出口却不仅包括毕业,还包括学位评定。

学位评定尤为重要与复杂,因为需要判定学生经过哪些培养、通过哪些考核、做出了哪些创新,进而获得哪种学位。如果不以学术作为衡量研究生的学位评定标准,那应该用什么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位要求?

对于学术学位而言,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无论是直博生还是普博生,都比较好掌握,因为学术要求是相对清晰、统一且容易判定的。但是,对于专业学位而言,相关标准就变得相对模糊、有分歧且难以判定了。

笔者在担任专业学位论文的双向匿名评审专家(即评审人员不知道学位论文作者是谁,学位论文作者更不清楚评审专家是谁)时,经常感到左右为难:研究对象往往基于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级,研究方法的使用也有欠规范,实证分析更欠深入,然而论文却真的试图在解决作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专业学位论文,笔者只能从如下两点进行判断。其一,学术是否存在不端;其二,工作量是否饱满。如果发现所审论文没有学术不端,工作量也较为饱满,笔者一般是给予通过。但笔者也承认,对此学术同仁不赞成者大有人在。因此,针对专业学位的培养环节、导师指导、创新成果、学位评定等内容,国内研究生教育界需要开展大范围且持续性的研讨,从而达成更多的共识,真正促进“让专业的更专业”。

可开启在线研究生尝试

早在10年前,笔者就曾呼吁开展在线研究生教育的实践。近期,笔者依然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并认为开启在线研究生教育能够进一步增加我国研究生教育系统的多元性,并且激励社会更多的高端人力资本投资。然而,对此,人们对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的疑虑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笔者建议趁着“防疫红利”的窗口期,国内研究生教育界应尽快推进在线研究生教育的论证与试点,尽快形成一定的共识,开启在线研究生教育。鉴于社会对于在线研究生的接纳与认同需要一定的时间,笔者建议可先从硕士层次开始,先从评价标准较为统一的学术硕士开始推进。

总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必将继续增大,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也必将越来越多元——专业与学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在线与面授等等。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各利益相关者必须努力在招生门槛、支撑条件、培养环节、学位评定等方面保证研究生教育多元化的实行,为全世界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中国经验。

与此同时,学习者本身也要更加理性,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确定自己是否选择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及选择何种方式与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学习。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