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永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23 16:35:02
选择字号:
本科应定位于培养学生自主读书

 

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最关键目标,甚至最主要目标是什么?

在笔者看来,大学本科生阶段的目标,至少从学术角度看,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

目前,国内高校的大部分专业都已经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这些内容并不是单纯的读书可以覆盖的。比如,工科学生和艺术类学生就需要动手实践。然而,在大学阶段,学生动手实践的背后必然伴以相应的读书活动。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和社会接触的经验来看,我们周围的很多成年人虽然拥有本科学历,却并不具备相应的读书能力。

具体到笔者所从事的数学研究领域,这一现象就更加普遍了。比如,很多人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是通过自己读书来学会数学的。拥有数学上的读书能力对于与数学相关程度特别大的几门理工科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学生提升后继学问能力的基础。

强调学生最终要发展出自主读书能力,这在教育上也是一以贯之的。目前,全球范围内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这样一条脉络。比如,新式高中教学讲究为学生安排更多的选修课实践,其背后的目的其实是调整课堂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就笔者所知,美国的某私立名校,其竟然能够将“校内课堂时间”与“校内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之间的比例调整为5:3,即在共计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学生自学的时间达到3小时。

在笔者看来,大学的精神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因此“课堂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之间的比值甚至可以调整为1:4。当前,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外名校,越知名的高校越接近这种比例。能上名校的高中生其实已经在高中阶段培养出了相当程度的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不用老师、家长逼着学。对于他们,老师在课堂上起的作用更多是点拨、升华。

在一篇博文中,笔者曾提到过一位数学小天才。该学生14岁时便考入清华大学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中学期间,这名学生周围的同学发现他在看一本英文数学书,并对他的手不释卷钦佩不已。然而,那些学生恐怕并不知道,当时该生看的那本书,其实是高校数学系研究生才会看的教材——耶鲁大学教授雅各布森编写的《基础代数学》。这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斌勇在接触该学生后建议他读的,孙院士还曾辅导过他八九次之多。

优秀的学子能够在初中阶段便看懂研究生的数学教材,并在院士的指导下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清华大学负责该班级的教授说,就这次招生情况来看,这样的学生在国内适龄学生群体中非常稀少。

当前,不少大一新生在开学时对老师说,自己在高中阶段就看过大学微积分,但只要老师稍微考查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看懂相关知识。即使是这位数学“小天才”,他有能力自己看懂本科生级别的数学书,但在阅读研究生级别的数学书时,指导教师还是发现了他看书的一些问题,并提醒他注意,及时引导他走上正轨,这也成为了国内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因此,在笔者看来,学生的读书能力应该从中学阶段就开始训练。对于我国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读书能力培养的最晚阶段应该是在本科,如果本科依然不能培养起来,便有些为时晚矣。

在教育政策上,如果把本科生阶段定位于培养学生在学术上做到自主读书,这样的顶层设计应该是立得住的。毕竟在现实中有那么多本科生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却并没有做到。

补考和免修机制就是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

当前,国内高校的本科教学安排普遍没有补考,只有重修。这往往意味着如果学生考试不及格,就必须要等一年后才能重修,因为很多高校基础课是一年才开设一次的。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求重修呢?难道只有听一遍老师讲课才算学习,自己学反而不算?

有些学生虽然考试不及格,但依然能考到四五十分,对这些学生,其实应给予其相应的补考机会,使他们能够利用假期自学通过考试。另外,补考今后也可以跟免修相挂钩。事实上,补考和免修用同一张考试卷就可以。有些学习勤奋的学生,如果能在假期便把相关课程学习完,并自认为学会了、够用了,高校就应该给予学生在开学初期(同时也是补考的时机)申请免修的考试机会。

众所周知,大学的期末考试属于达标性考试,对学生的考查不见得很深入。为了谨慎起见,对于申请免修的学生,可以在其成绩高于其他学生平均成绩的前提下,给予其一个附加面试的机会。通过面试,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入考查,学生在通过面试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免修,同时允许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这种安排更为合理、人性化,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个局部性的做法看起来调整幅度不大,但其实很关键,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为它能非常好地体现我们对大学本科生教学的认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科生的进一步扩招行为,笔者并不赞同。上大学是需要有门槛的,这个门槛就是“努力”,只有愿意付出足够的努力,并具有自主学习态度的人才有资格上大学。读研也要有门槛,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只有那些不仅努力,还锻炼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够真正开动脑筋的学生,才有资格读研。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