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11月20日电 (熊佳欣)中国工程院18日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宗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记者20日联系到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宗亮院士表示:“当选院士仅仅是一个起点,将来要在推动实现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
37年来,张宗亮扎根云南,躬耕于绿色能源事业,主持和组织设计建成国内外75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470万千瓦,创造了多项中国之最乃至世界第一的里程碑工程,为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与高速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1984年,张宗亮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来到云南成为水利电力部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助理工程师。随后,张宗亮参与了鲁布革水电站的技施设计工作,这是他工作以来参与的首项重大工程,在高山峡谷间接触新技术、新经验,张宗亮在不断地学习中快速成长。
2000年,当时年仅37岁的张宗亮作为总设计师主持糯扎渡水电站勘察设计研究工作,这项云南省最大的水电工程,大坝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土石坝,总库容达237.03亿立方米——为了完成这举世惊叹的工程规模,张宗亮整整花了15年。
作为澜沧江下游的关键工程,糯扎渡水电站的建设规模大、工期长、难度高,张宗亮回忆“当时已有的筑坝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建设需求,这才有了‘高心墙堆石坝技术创新。”该创新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0.3亿元,使得糯扎渡水电站提前两年发电,奠定了中国300米级心墙堆石坝筑坝技术基础。
糯扎渡水电站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质奖,并成为当年水电行业全球唯一的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工程获奖项目,代表了世界高土石坝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
2020年6月,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云南昭通鲁甸红石岩堰塞坝综合水利工程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张宗亮带领团队又一次创造的水利行业奇迹,也为贫困地区带去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张宗亮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奔赴震区,仅用9天就完成红石岩巨型堰塞湖应急抢险处置,为下游灾区10万居民化解了险情。在堰塞坝综合整治全世界均无先例的背景下,张宗亮创新性提出“除害兴利、变废为宝”的理念,经过六年技术“苦战”,将该堰塞坝建设成为世界首座“应急抢险—后续处置—整治利用”一体化水利枢纽工程,这标志着中国创建了堰塞体风险识别与溃堰分析的应急抢险关键技术。
从“学习他国经验”,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坝建设技术、堰塞坝综合整治关键技术,张宗亮带领团队在水电工程建设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国内一流水平,并将先进筑坝技术在全球推广应用,为东南亚、非洲的国际工程担任技术指导,助力世界绿色能源事业发展。
下一步,张宗亮院士将率领研发团队,面向澜沧江、金沙江等流域上游及大渡河、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攻克西部地区特殊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等关键技术难题,持续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团队人才梯队培养工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清洁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