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19 20:02:47
选择字号:
追忆钟香崇院士: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6年前,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香崇“被迫”停下手中工作,再次住进了医院。

那是2015年2月10日,陪伴钟香崇近15年的学术秘书葛铁柱像往常一样到医院探望。病床上的钟香崇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他把护工当成他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缓慢而用力地说道,“告诉大家一定要把研究所搞好,把我国耐火材料事业发展好......”

2月11日凌晨3点58分,钟香崇留下了未尽的事业,永远闭上了双眼,享年94岁。

钟香崇称自己是“耐火材料战线的一名老兵”,70年如一日奉献在耐火材料一线,带领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正在由大到强。

今年,是钟香崇诞辰100周年。

80岁开始第三次“创业”

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急需高层次人才加盟。

是年,钟香崇即将80岁。此前,他担任着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前身)顾问和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工作并不繁忙,享受着自己热爱的事业。

在河南省和郑州大学领导的邀请下,他决定“出山”,开始筹建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高温所)。

这是钟香崇的第三次创业,在耐火材料行业一辈子,他深知事业发展需要后继有人。

“我就是想充分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耐火原料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培养更多的高温材料优秀人才,为使我国的耐火材料行业成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势产业而竭尽绵薄。”钟香崇谈及“创业”初衷时说。

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钟香崇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钟香崇的博士生、郑州大学教授级高工徐恩霞十分敬佩恩师,她说“钟院士在郑大十几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指导了一届又一届研究生,目前这些学生都成为耐火材料行业的技术骨干。钟院士每天早上起床,先思考今天要找谁探讨哪个课题,然后列在纸上, 8点半到实验室直到12点下班,都在指导学生或和青年教师们探讨课题,在老先生的带领下,研究所形成了求实、拼搏、创新的科研氛围。”

晚年的钟香崇因为眼睛黄斑病变,视力逐渐模糊,但他仍坚持亲自给学生修改论文。葛铁柱和徐恩霞至今还保存着钟香崇给他修改的论文,“用放大镜不方便读完整的句子,我们交的论文从最初的一号字加粗,再到后来初号字还要加粗,每位学生的他都要亲自修改。”

三次选择“往低走”

其实,钟香崇一开始并不在郑州工作。“都说人往高处走,可钟院士三次选择,都是往‘低’走。”葛铁柱笑着说。

从更高平台走向更基层,从舒适的生活中跳出,接续奋斗。钟香崇在耐火材料行业70年,总想着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

钟香崇回国事业的第一站在当时的重工业部,担任主管全国耐火材料生产与科研的行政领导。

耐火材料是高温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尤其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钟香崇在回忆中提到,当时,当时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很落后,只有寥寥无几的耐火材料厂,都是作坊式生产,除少数破粉碎和混练机械设备外,全是手工操作,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都很差,不能满足当时恢复高温工业生产的要求。

钟香崇的学生、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教授贾全利告诉《中国科学报》,建国初期,耐火材料的落后是限制中国高温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当时整个国家钢铁产量仅有几万吨,还没有目前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大。

为改变这个落后状况,钟香崇组织制订、颁布、执行一整套耐火材料产品标准并严格执行生产过程技术监督等全方位的工作,组织参与编写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及工厂改造建设......这一系列举措促使耐火材料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显著提高,达到当时国际水平,推动我国耐火材料从几乎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行业。

1963年,42岁的钟香崇正值事业的“高光时刻”。他却选择从北京“下”到河南洛阳,筹建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前身),这是他事业的第二站。而该研究所的建立也是我国耐火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河南是耐火材料资源和工业大省,产能占到全国的近一半。贾全利回忆,钟香崇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结合我国耐火原料资源特点,自主创新,研究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优质耐火材料和产品。

“当时我们的原料综合利用率低。他常跟我们打比方,他在英国留学时,洋人只吃鸡胸肉,鸡翅、鸡爪等都扔掉,浪费掉了,耐火材料行业也有‘用富弃贫’现象,应该分级开采和利用。”葛铁柱说。

在洛阳的10年里,钟香崇带领研究院根据我国拥有丰富的菱镁矿和高铝矾土资源的特点,创造性地研究开发一系列产品和技术,使用效果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为钢铁工业和建材工业的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第三次,则是回归学校,培养人才。

一次选择便是一生。献身耐火材料科技事业70年,从政府、到企业,最终回到科研岗位,献身耐火材料科技事业70年,钟香崇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并进,他带领了一支创新的、和谐的,有战斗力的研究团队,开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耐火材料工业发展之道。

“钟香崇是我国现代耐火材料事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人物。”这是行业所有人的共识。

科学报国求自强

一个人的选择或多或少都“影刻”着成长的印记。在钟香崇身上,则深深刻着母亲对他“要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的谆谆教诲。

钟香崇生活在香港的一个商人家庭,在家排行老大。少年时的钟香崇正值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他曾亲眼看到国人被欺受辱的场景,国难深重,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尊心驱使他立志要走科学救国强国之路。

中学时期的钟香崇在学问上展现了很好的天赋,累了无聊了,他的乐趣是找几道数学题解一解。参加香港会试时得了前三甲,获取奖学金免费进入香港大学攻读理化专业。

1941年,钟香崇从香港大学本科毕业。年底,香港沦陷。他不甘做亡国奴,几经辗转返回内地,于1942年夏进入重庆耐火材料厂工作,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这三年,让钟香崇深深热爱上了耐火材料,从此为祖国耐火材料事业奉献一生。

考取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赴英留学、在英国联合钢铁公司研究所做研究......钟香崇努力学习,为求科学报国。1949年,钟香崇获得了英国里兹大学博士学位。那时,钟香崇在燃料冶金、耐火材料领域已颇有成绩,在国外工作将享有优厚待遇,但得知全国解放在即,百业待兴,急需各类人才,钟香崇毅然下定决心回国。

10月1日,钟香崇克服了重重困难中转香港时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很快,钟香崇便坐上祖国安排的轮船,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携同妻子及子女回到内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爱国心、事业心、自信心。”谈及回国并一生坚守耐火材料事业的原因,钟香崇曾这样总结自己。

“儿媳偷偷把他的衣服扔了”

从小家庭生活殷实,后来各种名誉加身,也可有富足的生活。可若非十分正式的场合,在校园里、马路上遇见钟香崇,你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位大科学家。

“甚至到了‘寒酸’的地步。”时任钟院士行政秘书梁敏说的是他的衣着,他的袜子破了就补,补到已经没法再补了他还在穿,贴身穿的秋衣领圈都是破的依然在穿,一张餐巾纸都要撕成两片用,“很难想象一位院士如此朴素。”

“有一次他儿媳妇准备给钟老洗衣,把秋衣直接就扔了,我说你扔了他会不会生气,他儿媳妇说,要是跟他说就扔不了了。”葛铁柱说。

生活“寒酸”,钟香崇对于人才培养却十分“慷慨”。

“钟先生一直有捐赠奖金和积蓄的想法。2014年8月的一天,他突然昏迷了,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嘱托他家人和我们赶快办理捐赠事宜,他担心自己万一不再了......”回想起当时场景,他的学生们眼泪浸满眼眶,采访陷入了沉默。

2014年12月29日,钟香崇在病床上向郑州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钟香崇研究生奖学基金”,骨瘦如柴的他,颤巍巍地用力签下名字。他希望,奖学金能够资助和奖励郑州大学有志于从事无机材料专业、高温材料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为河南省乃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钟香崇获奖无数,他把大部分奖金都捐了出来。1998年获河南省首届科技功臣,奖金10万元全部捐给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作为研究生奖学金。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20万元全部捐出设立“钟香崇青年科技奖”。

钟香崇开辟了新中国耐火材料专业研究生教育事业,为我国耐火材料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他们现在大多已经成为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学界、业界的带头人与骨干人才。

“可以说,我国现在已经成为耐火材料强国,从过去的进口到现在出口,钟院士未尽的事业正在后辈人中代代传承且越发辉煌。”在葛铁柱看来,这或许便是纪念钟香崇的最好方式。

钟香崇院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