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0/24 23:21:27
选择字号:
“藏粮于技”玉米助力稳粮增收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玉米需求持续增长,提高玉米有效供给能力成为重要任务。然而,生产机械化转型、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和干旱等逆境胁迫,以及科技供给不足,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玉米藏粮于技”现场观摩会暨玉米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内蒙古通辽市召开。“玉米藏粮于技”重大科研任务首席专家李新海说,自该任务启动以来,各攻关团队以破解玉米生产问题为导向,以提升产量和质量为目标,聚焦全产业科技创新链联合攻关,在助力稳粮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创新工程联合攻关重大科研任务,要求“玉米藏粮于技”任务要面向我国东北、黄淮海、西北和西南玉米生产区,以提升玉米产量为目标,聚焦玉米科技创新链,以高产抗逆宜机收新品种和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为核心,布局“优异基因挖掘、育种技术创新、重大产品研制、精准栽培与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丰产绿色机械化模式创建”任务,形成“新基因、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技术储备,加固种源创新基础,加大地力提升和合理耕层构建,有力提升我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

该任务要求,到2022年,克隆育种新基因4-5个,研发玉米抗病虫高蛋白耐旱精准育种新技术4-5项;培育高产抗逆宜机收和高蛋白新品种6-8个,研发精准栽培技术3-4项,创新病虫害防控技术2-3项,形成玉米主产区丰产绿色机械化模式2-3项。

2022年,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实现百亩核心区亩产1300公斤、千亩示范区亩产1000公斤,肥水利用效率提高5%,农药利用率提高5%,节本增效100元/亩以上;带动我国东北优势玉米产区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大幅度提升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水平。

李新海介绍介绍,项目实施2年来,在“优异基因挖掘、育种技术创新、新种质创制、重大产品研制、精准栽培与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丰产绿色机械化模式创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形成“新基因、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模式”的技术储备。

通辽市位于黄金玉米带,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玉米,是该任务多项技术的示范点。全市2000多万亩耕地,90%以上种植玉米。

与会人员观摩了中玉303、中单153、中单103、中单8812等高产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展示。

李少昆研究员系统介绍了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在玉米稳产增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辽市坚持开展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在常规水肥投入条件下,2020年实收测产最高亩产干粮已达1234.88公斤,千亩示范田机械粒收实收亩产超1000公斤。2021年,该技术模式推广示范面积达到15万亩,为通辽市以及东北区玉米生产发展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