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邓土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3 20:02:36
选择字号:
菲律宾活动带中生代弧岩浆岩构造亲缘性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龚林在导师陈华勇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与加拿大湖首大学教授Hollings Pete 以及中南大学副教授张宇等进行合作,在确定菲律宾活动带中生代弧岩浆岩的构造亲缘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1月21日发表于《美国地质学会会刊》。

菲律宾活动带是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复杂构造单元,前人研究发现该带内最早的弧岩浆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但是现在位于菲律宾活动带两侧的大洋盆地都形成于新生代。古地磁的研究认为,这些弧岩浆岩在白垩纪时位于北半球,可能与古南海板块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厘清它们的构造亲缘性对于整个东南亚的构造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对菲律宾活动带中部宿务和薄荷岛的白垩纪—中新世的弧岩浆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取得重要认识:

一是,在白垩纪—中新世的岩浆岩中首次识别出大量二叠纪—三叠纪的捕获锆石,并且这些捕获锆石均具有负的εHf(t)值。通过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分析,这些锆石很可能是在岩浆上升的过程中被捕获的,这进一步支持了大陆地壳物质在岛弧岩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与周围潜在源区地体的锆石年龄谱和Hf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发现二叠纪—三叠纪的捕获锆石与印支地块东缘的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锆石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结合前人的古地磁数据,研究认为这些二叠纪—三叠纪的捕获锆石主要来源于印支地块的东缘。

三是,结合区域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构造模型来解释这些弧岩浆的形成过程。即这些中生代的弧岩浆岩形成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缘,与古太平洋和古南海的演化密切相关;而不是前人所提出的来源于澳大利亚北缘的古菲律宾海板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0/B35793.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