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9 12:19:35
选择字号:
一体化技术转移网络助力打造国际创新共同体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通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联合实验室,基本建成了一体化技术转移网络。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提出将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体化技术转移网络,将提升技术转移效率,助力打造国际创新共同体。”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表示。

国际形势复杂

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国际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适应新环境,探索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国际技术转移新模式。

“低技术商品外需极大萎缩、高技术刚需极大受控。”在此前召开的2020中关村论坛上,曾增设技术交易板块和国际技术转移相关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研究员冯兴科在会上如是说。

尤其是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传染病威胁,也是全球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冯兴科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三大危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全球经济危机、全球治理危机。“在这三重危机之下,国家间的科技合作不确定性增加。”

增进互信、强化合作,成为国际技术转移工作的基石和突破点。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秘书长张璋表示,开展国内外高校间创新合作对话,进行重点项目路演推介,有利于推动国际技术转移的精准性、有效性。

具体到国家间的技术转移,文化差异、价值认同、法律规范等都会影响技术转移的进程。

以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为例,虽然中以两国间开展技术转移多年来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北京以创中合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高埃特看来,两国企业对创新持有的重视态度、国家对创新的扶持体系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或多或少都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成败。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国际技术转移,离不开创新链上各种资源的融合和共同参与,需要借助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来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杨晓非说。

艾巴·伦德也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蓬勃,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建设一体化的技术转移网络,将大大促进国际创新交流与发展。”

多方发力

为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一体化技术转移网络,我国各地方和各部门多方发力,积极落实行动计划。

2019年4月,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推动北京成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重要枢纽。

在这一行动计划中,北京市提出了四方面任务举措,包括塑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建设;“引进来”,促进国际创新要素在京聚集;“走出去”,推动科技创新主体海外布局;促合作,打造国际创新共同体。

北京市提出,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将发挥与“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参与国家有关的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与平台的作用,促进国内的创新主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参与国家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技术转移协作平台,为技术转移机构提供资源共享渠道。

而在上海,为推动“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服务领域合作,上海市以共建实体化、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与科技园区为支撑和平台,创新合作观念与实施方式,形成促进适用技术转移转化的服务平台,汇聚一批双向科技创新与服务需求,推动技术跨国流动,促进跨区域创业。

在实际工作中,上海市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共建了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搭建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开展各类科技服务及科技成果推广。同时,还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科技园区,搭建双向孵化服务平台。

为鼓励科技创新主体海外布局,北京市还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参与国家布局建设研发中心,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实验室,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与当地高校院所开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合作。

在开展联合研究、共建联合实验室方面,北京市提出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参与国家联合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科研机构,与北京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搭建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平台,共同研究解决重大科技难题。

目前,北京在量子科学、脑科学等领域打造了新型研发机构。基于这些研发机构新的体制,北京鼓励和支持量子信息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新型研发机构与国外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共同开展科研工作

上海则依托全市各类创新主体,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联合承担国家及上海市“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任务,开展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提升国家及城市创新能力、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影响力,研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共性技术。

探索新模式

“目前,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技术转移进入平稳发展期,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等一批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则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面对新形势,清华大学科威国际技术转移公司总裁谭鸿鑫强调,“再不能以传统的模式开展跨国技术转移了”。

早在2017年,在中阿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上,中国就已提出,将完善中阿一体化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争取在阿拉伯国家建立双边技术转移中心10家以上,协助网络成员6000家以上,通过将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结合、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结合,提高中阿科技创新合作的含金量。

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在此次会上介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比以往更加多元,领域更加广阔,关系更加紧密,机制也更加完善;科技部已资助百余名阿拉伯国家人员来中国开展合作,举行培训班,启动国家联合实验室建设,成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并与阿盟、沙特、约旦、阿曼、阿联酋等建立了双边转移的分中心。

在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等单位的指导支持下,国内多家机构举办了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意合作创新周、北京-特拉维夫创新大会等,摸索创新跨国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模式。

清华大学中以交叉创新中心(简称XIN中心)是中以双方共同打造的跨学科国际合作创新平台。自成立以来,XIN中支持了8个中以科研合作项目,中以双方科研团队共同就某项技术开展协同攻关。

例如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团队与特拉维夫大学Daniel Segal教授团队联合开展了“糖-氨基酸缀合物用于调控阿尔兹海默症相关淀粉样蛋白的聚集”研究,郑泉水院士团队与Michael Urbakh教授团队开展了“稳健的大尺度层状材料异质结超滑:实验与计算结合研究”项目。

“联合研究使双方的技术优势得到了体现,也有利于双方充分了解技术本身。”XIN中心主任助理吴和蓉表示,目前已有五个联合研究项目得到转移转化或商业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