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蔓延欧洲的天花病毒夺去了超过1.5亿人的生命。这个数字超过,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这个曾经笼罩在人们心中的阴霾,直到1796年,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彻底打破。
1796年5月14日,詹纳医生用一把柳叶刀划破了一个8岁小男孩的胳膊,将牛痘浆液接种到小男孩的伤口上,随后小男孩感染牛痘,出现了轻微的发烧现象,但很快康复。7月份,詹纳又给小男孩接种了天花病毒,结果小男孩却没有发生任何感染,接种牛痘让小男孩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力,最早的天花疫苗也由此诞生。
詹纳医生虽然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病毒的有效方法,但当时人们并不了解,疾病和微生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直到1889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对狂犬病毒在家兔体内的反复试验,发明了狂犬病疫苗。由此人类才第一次真正掌握了疫苗的原理,开启了一个主动研发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新时代。巴斯德,也是现代微生物科学和免疫科学的奠基人,牛奶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巴氏灭菌法”就是源自巴斯德的发明。
人体免疫系统是抵御病毒侵害人体的天然屏障,当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不断产生抗体,标记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被清理消灭后会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留下标记,随后当同样的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调动体内的免疫细胞一举消灭这一病毒。
接种疫苗就是通过将减活或失活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注入人体,提前催生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进而达到避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目的。疫苗的发明,为人体构筑了一道抵御传染病的安全屏障。在过去的200多年,挽救了全球无数人的生命。
早在1978年开始,中国就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开始实施计划免疫。40年来,我国公民免费接种的疫苗已经从最初的4种扩大到14种,可预防的传染病从6种扩大到15种。以乡为单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已经高达90%。儿童乙肝、乙脑、百日咳、麻疹等曾经流行的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疫苗是捍卫人类健康的坚强后盾,但疫苗研发也是一场持久战,从最初的毒株选择、动物试验,到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再到注册、生产、流通、使用。一种疫苗从研发到上市,往往要经过8年甚至20多年的漫长过程。如今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的疫苗研究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每一种疫苗的成功研制,都有可能成为人类战胜传染病的又一座里程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