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按下按钮,等待几分钟,就能喝到一杯不亚于大师级手法冲泡的好茶;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烹饪技巧,只需要一个智能厨房管家,让你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健康美食……在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师生共同研发“智能茶艺机”“智能厨房管家”即将亮相。
在本届工博会上,700多项高校“硬核”科创成果亮相,呈现智能制造、大健康、新能源等领域前沿产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促使全球范围内人们更加关注疫情防治和健康保障,特别是研制有效应对新型疾病的药物。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视觉与媒体智能”团队携手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带来“VR+药效团”虚拟筛选系统。据悉,该系统实现了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并通过微观分子三维可视化、VR场景真实感渲染和多通道交互使用户能够无缝感知微观世界,在可视环境中指导科学探索,最终零距离实现药物设计。
同济大学教授杜豫川指导学生完成的《路面多维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技术及应用》项目,最初就是一个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团队的成果已应用于港珠澳大桥、东海大桥等重大项目,三年内带动新增产值4.96亿元,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超10000公里公路得到推广。
由上海海事大学安博文教授科研团队牵头研发的无人机“嗅探”技术,通过无人机携带传感器,飞入到船舶所排放的烟雾中,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进行检测,从而监控船舶尾气排放,助力海事执法。
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在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中,不少高校科研团队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为着眼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守护绿水青山。此次亮相的上汽P390型燃料电池汽车,所装备的电池金属双极板就采用了上海交通大学来新民团队的“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作为氢能源电池汽车最核心的部件,燃料电池电堆的双极板占电堆体积的80%。
为尽可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程道来领衔研发的“低倍聚光型太阳能热电联供装置”也亮相本届工博会。这一新装置使光电光热综合转换效率超过75%。该成果已在上海青浦工厂建立了测试示范样机,并在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建起了示范项目。
在北京大学展台,记者看到了该校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情感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一款智能画像机器人“妙得”,它能够自动为用户快速绘制逼真人脸肖像,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深度学习肖像生成技术的绘画机器人。由于“妙得”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受到现场观众关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