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10 13:45:30
选择字号:
自警钟重敲响
野生物种群数量近50年平均减少2/3

 

冬日里一头年幼的佛罗里达海牛在淡水温泉中。图片来源: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9月1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全球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2/3。

通过跟踪近2.1万个种群中近4000种脊椎动物在1970年至2016年间的数据,《报告》发现,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8%。在所有生物群系中,淡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幅最大——平均下降了84%,相当于自1970年以来每年减少4%。

《报告》显示,包括土地用途变化、野生动物利用及贸易等在内的因素加剧了地球应对大流行病的脆弱性,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少的部分原因。对此,WWF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说:“人类对自然的日益破坏不仅对野生动物种群,而且给人类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灾难性影响。”

兰博蒂尼表示,在新冠病毒病全球大流行期间,采取前所未有、协调一致的全球行动,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的丧失,保护人类未来的健康和生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通过反映全球野生动物丰度变化趋势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报告》全面概述了自然界的状况。研究表明,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包括人类粮食生产方式所造成的森林砍伐,导致了陆地物种数量急剧下降。来自世界各地超过125名专家参与了该报告的撰写。

地球生命力指数是衡量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全面的指标之一。“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物种种群平均下降68%是个灾难性的趋势,这是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明证。”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保护主任安德鲁·特里说,“如果一切没有变化,种群数量将继续下降,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灭绝,并威胁到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表示,这份科学研究报告如同地球两年一次的体检报告,从多个角度再次验证了自然正在遭受破坏的事实,并深入分析了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如果人类依然忽略来自大自然的预警,我们的食物、生计、健康和未来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通过保护和物种恢复工作有助于扭转当前的趋势。《报告》还引入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模型。WWF与40多个非政府组织合学术机构联合,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扭转陆地生物多样性的曲线需要综合策略》的文章。其中的模型阐明,只有开展更大胆、更雄心勃勃的保护工作,对生产和消费食物的方式进行变革,才能稳定和扭转由于人类对自然栖息地破坏带来的自然丧失。改变包括提高食物生产和贸易的效率和生态可持续性,减少浪费,鼓励更健康、更环保的饮食等。

“科学家已经通过先进的模型推演,指出了前行的方向。”周非说,“实现所需的转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而更需要领导力、团结一心和执行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