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8/22 23:19:33
选择字号:
吉大一院成功为99岁患者植入国产起搏器

 

李航教授为患者连接起搏器(吉大一院供图)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获悉,该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功为一名99岁的高龄老人植入了国产心脏起搏器,整个手术仅用1小时,并且术后三天患者就出院回家,目前已恢复正常生活。据悉,该手术刷新了植入国产起搏器患者的最高年龄纪录。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李航介绍,该患者入院时心率仅49次/分钟,并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经过一系列医学检查后被诊断为房颤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这意味着患者容易出现长时间心跳停止,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李航说,经过医院专家团队会诊后,一致认为需要通过植入永久起搏器,为患者进行心脏起搏治疗。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被认为是目前唯一有效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心动过缓的方法。当心跳停止或者心跳过慢时,心脏起搏器能及时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肌收缩,从而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与泵血功能。

数据统计显示,国内有约100万心动过缓患者,年新增病例约30~40万,但一年却只有约8万患者接受了心脏起搏治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起搏器在植入人体时,需要人为地为其制造一个“家”,即起搏器囊袋,如果囊袋切口较大,术后伤口愈合会较为困难,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将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考虑到上述因素,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专家团队为该患者选择了体积仅7.5立方厘米的创领心律医疗生产的心系列起搏器。

相比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心系列起搏器体积更小,更适合中国患者偏瘦的体型。尤其是体格偏瘦、皮下组织较薄的患者。而“小身材”的起搏器可以有效减小囊袋切口的大小以及植入后患者的异物感,有助于术后囊袋更快更好地愈合,并减少囊袋破溃等感染风险。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社会对起搏疗法接受度的提高,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超高龄老年心动过缓患者需要并且也愿意接受植入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跳。”李航表示,超高龄老年人各方面机能退化,合并器质性病变多,心脏和血管解剖结构变异大,容易导致手术过程和围手术期管理存在较大难度和较高风险,因此更需要周全的术前准备。

“未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结合中国患者和医生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治疗和管理方案。”创领心律医疗总经理朱晓明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