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8/19 9:10:03
选择字号:
食物浪费令人痛心!专家表示——
“食育”与“德智体美”同等重要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食物浪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只是表面所看到的扔掉了食物,其背后意味着对土地、水等资源环境的无效消耗,以及温室气体大量的额外排放;对辛苦劳作农民的不尊重;更与勤俭节约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违背。”从事食物浪费研究多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在全国开展了广泛调研。

成升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强调,在全社会形成以节俭为核心的理性、绿色、营养健康和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势在必行。

现状:浪费依然严重,粮食安全还很“脆弱”

2012年起,成升魁带领团队开始对我国餐饮浪费现象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展开深入调查和研究。

他们曾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四个典型城市的366家餐馆开展消费者及其就餐行为的大规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餐每人93克,浪费率为12%。根据城市人数和人均食物浪费量推算,中国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总量约为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调研还发现,大型餐馆、游客群体、朋友聚会和公务商务消费的食物浪费量更高。

“在大型聚会和公务商务点餐时,往往更注重‘面子’而不是‘肚子’。根据模型测算,在每餐每人的食物浪费量中有1/3是因为‘面子’而浪费的。”成升魁说。

此外,近年来,网络上大肆兴起了“大胃王”“吃货比赛”,有的为博取眼球甚至边吃边吐,造成食物大量浪费。“这是一种畸形扭曲的消费现象,尤其对年轻一代来说,是消费的误导,最让人忧心的是把浪费食物作为普遍的生活习惯,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时尚。”成升魁批判道。他建议,“网络直播平台必须有严格监管,不能让不健康、不理性、不文明甚至非常粗俗的食物消费方式大行其道!”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6.5亿吨以上。

“我们粮食富足了,但我们的粮食安全是‘脆弱性的安全’。”成升魁解释说,粮食的连年增产丰收,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牺牲资源环境基础上的,我们是拿资源环境换粮食。“食物丰富不能成为浪费的理由。”

行动:“到了该立法的时候”

成升魁团队的研究还发现,中小学校园食物浪费问题更值得关注。调研结果显示,某大型城市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量明显高于城市餐饮业成人浪费的平均水平。究其根源,在于青少年不良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的缺失。

成升魁指出,浪费的食物在生产、运输、加工、烹饪过程中付出了资源、环境、经济代价;食物浪费带来了大量的餐厨垃圾;过量饮食还威胁人类健康,带来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食物浪费折射出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每人的一日三餐做起。”

他还表示,不浪费还意味着饮食要营养健康。“目前我国疫情得到遏制后经济快速恢复,各种刺激消费、鼓励消费的呼声四起,但全社会一定要清醒,我们鼓励消费,但一定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

遏制餐饮浪费,一方面需要个人自我约束,同时,国家也需实施更有力的“硬”举措。

在成升魁看来,如今已经到了对食物浪费立法的阶段,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制约,建立长效机制,刻不容缓。不过,我国各地饮食文化、消费习惯等差异巨大,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各地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的禁止食物浪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可一刀切。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才算不浪费?

成升魁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表示,在中国餐饮文化背景下,不能简单地把剩余食物等同于浪费食物,可能存在“合理浪费率”或“可接受浪费率”的问题。但是,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这些“可以接受的浪费”的食物。

“食物浪费的形成及原因多样复杂,要求每个人都吃得一点不剩并不现实,重要的是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逐渐让避免浪费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成升魁说。

“食育”:健康饮食从小学起

2018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洁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宗耕合作,牵头组织“中科院食育研究团队”,在全国若干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食育”活动。

刘晓洁告诉《中国科学报》,“食育”就是系统性的饮食知识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旨在培养公众获取与辨别食物、了解食物营养知识、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并以具体食物为载体进行道德、文化、营养科学、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引导与培养。

“应将‘食育’放在与‘德智体美’同等重要的位置。”刘晓洁说,“食育”可面向各年龄段和不同人群,尤其对于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儿童群体来说,要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食育”行动,实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满足儿童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目标。

近两年来,“食育”研究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教材、开展教师专题培训、构建开放式教学研讨平台等措施,在多地进行“食育”调研,还在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打造了“食育”扶贫试验区。

“贫困地区孩子们的膳食也面临着新问题。比如,孩子们有了零花钱,会买更多的零食、饮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食物浪费、肥胖和消瘦(营养不足)问题也都存在,值得关注。”刘晓洁说。

《中国科学报》 (2020-08-1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