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计算所签约中再巨灾管理 |
联手推动“信息高铁”技术率先用于巨灾防控 |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图片来源:中科睿芯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与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巨灾管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将“信息高铁”技术推向智能化城市风险管理体系。
依照约定,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构建以巨灾高通量计算为中心的“信息高铁”SaaS服务平台,为城市治理和保险公司巨灾业务提供服务,助力国家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作为“信息高铁”超算算力和巨灾模拟算法优化方案提供方,中科院计算所旗下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睿芯)将负责具体项目的落地实施。
据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科睿芯董事长范东睿介绍,双方此次牵手,将在巨灾风险模型联合研发、巨灾模拟模型和算法优化、巨灾风险模拟、应用部署及巨灾风险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据了解,这是“信息高铁”技术首次用于巨灾模型研发。“现代化的城市治理和灾害预防是我国城市的迫切需求,在‘信息高铁’的诸多应用中,城市治理和灾害预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范东睿说,在“信息高铁”框架下开展巨灾(模拟)风险模型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我国城市巨型灾害预测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双方对合作充满信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在致辞中表示,高通量计算系统擅长实时大数据分析、大规模图数据处理等,以此为支撑,有望在巨灾模拟、气象模拟等领域形成“信息高铁”城市治理场景的核心技术;中再巨灾管理总经理冯键则表示,希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巨灾风险管理互联网生态,有效助力国家现代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70.9亿元。而数据显示,目前国际巨灾保险补偿率平均为30%,而我国巨灾保险补偿率不足5%。面对“风险大、看不清、难量化”的自然灾害,亟待研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模型。
据记者了解,“信息高铁”概念最早由中科院计算所提出。孙凝晖说,“信息高铁”强调数据处理的“吞吐量”(计算又快又多又稳)和“服务保障”(像高铁一样有保障的计算和网络),该计划围绕完整的高通量计算技术体系,从核心高通量通用芯片、数据流智能芯片、计算机系统、高通量计算中心等多个方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核心设备和基础设施。目前,中科院计算所联合中科睿芯已完成高通量计算机系统研制,包括高通量系列加速芯片、高通量视频流处理节点、高通量机群、城市高通量计算中心等产品形态,形成了从芯片、加速卡、节点、机群到数据中心的一整套高通量产品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