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统ICD电极经静脉植入心脏内 右:新一代S-ICD全系统在心脏外 刘文琴/供图
4月24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的指导下,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样新和副教授麦憬霆为患者李某完成全皮下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植入术。当天上午,陈样新和麦憬霆还为患者姚某完成无导线起搏器Micra植入术。
“两项世界新技术在同一天完成,开启了我院心脏器械植入的新纪元,使我院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和起搏团队在心脏器械植入领域的工作继续走在国内顶级梯队前列。”王景峰介绍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早在2016年就成功为患者植入S-ICD,是中国第一批S-ICD植入中心。2019年底,该院也完成了全国首批、华南地区首例Micra植入。
“S-ICD是在经过术前参数筛选后,在胸骨上窝、剑突等解剖标志指导下植入,术中只要在胸骨上下皮肤表面各开一个小切口,通过皮下隧道的方式置入皮下除颤电极,再将埋置好的皮下电极经皮下隧道连接至腋下制作的皮下囊袋即可。”陈样新介绍,植入手术全程无需X线透视,对患者、医护都避免了X线的损害,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今年32岁的李某因为反复晕厥,原发心室颤动(室颤)而植入S-ICD,术中经过室颤诱发,S-ICD准确识别并一次性成功将室颤转复为正常心跳,证实手术成功。这表明,以后李某在院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S-ICD就能及时处理,让他转危为安。陈样新为李某采用的是美容缝合技术,看不到缝线,也无需拆线。李某术后感觉良好,术后5天已顺利出院。
28岁的患者姚某,同样因反复晕厥入院,动态心电图发现他竟有长达5秒的心脏停搏,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心源性晕厥”,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考虑到姚某比较年轻,起搏比例低,也有美容和心理感官需求,因此陈样新给他推荐了Micra植入。姚某及家属经过考虑,觉得无导线起搏器优势明显,同意采用该手术方案。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观察一天,姚某就顺利出院了。
王景峰表示,完成这两例植入手术后,患者不必再每天提心吊胆地在晕厥和心脏性猝死的路上毫无保护的“裸奔”,术后患者很快就可以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