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伟 徐小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27 15:05:19
选择字号:
武汉科技企业按下后疫情时期科技创新加速键
 
 
 
高性能金属构件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装备
 
 
 
张海鸥在生产现场
 
随着武汉解封重启,不少科技企业纷纷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近日,记者走访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在公司生产厂房里见到,现场弧光闪烁、机声轰鸣,各项金属3D打印微铸锻造增材制造装备正紧张有序生产。
 
据介绍,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海鸥团队历时17年自主研发,由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孵化。该技术破解了困扰金属3D打印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了我国首超西方的微型边铸边锻的颠覆性原始创新,并于日前成功入围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候选名单。
 
“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机械制造长期依靠高能耗、重污染的方式,将开辟机械制造史上绿色制造时代。”张海鸥介绍说,在传统机械制造中,浇铸后的金属材料不能直接加工成高性能零部件,必须通过锻造改造其内部结构,解决成型问题。但是对超大锻机的过度依赖,导致机械制作投资大、成本高且制作流程长、能耗巨大、污染严重、浪费严重并难以制作梯度功能材料零件。
 
数据显示,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制造品质和效率远优于国际同类水平,仅用万吨锻机万分之一压力,就可获合金钢12级均匀超细等轴晶,远高于传统制造8级,疲劳寿命也超过国际航空锻件水平,装备可锻面积全球最大,成形效率为国外顶级水平的3倍,并且节能达90%。
 
一个月前,为保证国防重大项目的如期完成,张海鸥团队在武汉封城期间,依然选择坚守在金属3D打印“微铸锻”装备的生产基地。“铸锻铣一体化的制造过程必须得做到极致的严谨,弧光跳动稍有异常甚至成形声音不对都会对铸锻形性造成影响。”张海鸥团队成员王湘平介绍说。
 
复工以来,该团队已经收到首个核电领域订单,科研人员也在加紧研发涉及航空航天、舰船等领域的新型高端零件,包括铝合金舱段、不锈钢泵推叶轮、超高强钢吊挂盒段底梁,以及钛合金吊挂外后接头等。
 
“尽管疫情让我们按下了几个月的暂停键,但我们的科研工作一刻也没有停,现在全员复工后,我们加足马力生产,年前积压的订单加上现在的新订单,一年的产能可达到5000万左右。”张海鸥信心满满地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