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13 11:38:21
选择字号:
“云”科研 正当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开始了居家办公、网上办事的新模式。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主动作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数据库及信息服务平台,支撑科研单位开展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方面研究,面向全球发布和共享新冠病毒最新数据信息,为国内外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中科院还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类科研和管理工作平台开展业务工作,有序推进既定任务,为疫情期间院内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朵“科技云” 降下及时雨

疫情期间,大量科研工作者采用在家远程办公的形式开展科研工作,但要访问国际网站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网络访问速度成了大家头疼的新问题。

为了保障居家科研人员科研质量,中国科技云升级搭建了国际访问加速服务平台,先期为中科院6个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的主力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因封城管理留守在湖北省未能回所开展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国际科研资源访问加速服务的试用,为疫情期间科研攻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保障。

截至3月25日,科研用户登陆次数累计为5510次,服务总流量累计约为1971GB,用户反馈访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数据资源的加速效果明显,有效助力抗疫科研工作。

除了加速服务,作为中科院搭建的一朵为科学家量身打造的“云”,中国科技云向在病毒传播、快速检测、对症药物、疫苗研制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的全国各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了高性能计算、AI计算和数据分析、云计算与云存储、基础数据与开源科学软件等所有的资源与服务,并为每家机构提供100G科技云盘空间。

另外,中科院还针对大型会议、中小型会议、学术研讨等不同会议的特点,开放了视频会议系统、桌面云视频会议系统、中国科技云会系统等,为科研攻关及疫情防控工作远程部署提供保障。以面向学术项目研讨会的科技云会为例,它具有移动性强、灵活易用、安全可靠等特点,科学家可以灵活自由地实现分享屏幕、笔记标注等功能。2020年以来,科技云会新增用户7582人,召开会议10090次,累计参会人数71578人次。

开放数据库 共享新成果

新冠病毒牵动了全世界的心,全球科学家也在日以继夜地开展科技攻关。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利用其科学数据中心体系,主动向全球开放共享新冠病毒科学数据,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作出积极贡献。

例如,依托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建设的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联合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等多家单位,于1月24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向社会及时动态发布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的权威信息,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专题服务。

截至3月18日,系统总访问量近756.3万次,其中境外访问49.5万次,共计24个国家访问该系统,其中,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位列国际访问量前五名。系统开通3小时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就报道了该中心公布的病毒毒株信息和电镜照片。

依托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建设的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于1月22日发布了我国首个新冠病毒信息库,截至4月7日,已收录全球范围内4388条非冗余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鉴定了2645个基因组变异位点,为全球180个国家/地区9.3万余访客提供数据服务,累计数据下载560万余次。

另外,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成信息平台,能够让用户在手机上全面掌握国家和地方政策实时动态、关注疫情研究进展、阅读相关研究报告、获取防诊与科普知识、查阅实时动态数据等。

停课不停学 隔离不隔心

为保障新冠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应急模式,在对校内外远程教学平台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升级本校课程网站、实景课堂作为主要远程教学平台,研发出课程网站“智慧教室”。

课程网站能够有效支持6500人在线直播学习。开课前夕,各院系共有430门研究生课程申请远程直播授课,在第一周远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后,已有747门研究生课程、152门本科生课程申请使用了该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延期开学对教学的影响,保障师生能够顺利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由于疫情,放假在家的国科大学生遍布全国,为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中心为给全校师生提供及时便捷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紧急开发了心理咨询预约平台。平台于2月13日上线并提供服务,为全校上万名学生开通了在线心理援助服务,20余名咨询师在平台注册,目前已为190人次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同时,中科院继续教育网也通过组织线上学习和提供科研培训直播工具,帮助科研人员调适心情,助力科研工作。网站发布的“抗击疫情健康身心”专题组织了25个相关课程,全院累计选学人次29505,学时达到15630.61小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