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卜叶 靳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2/24 14:52:29
选择字号:
植物也需要“流调”

 

2月18日,胡小平教授(右)、康振生院士(中)和王保通教授在宝鸡市眉县麦田调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对了解病人发病前后活动的“来龙去脉”,探寻病人感染的来源、发展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在植物界同样存在流行病,也需要进行流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胡小平表示,植物病害流行学能够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病害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规律,以帮助制定病害检疫和防控策略。

一般来说,植物病害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如冻害、药害等;侵染性病害也称为传染性病害,如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

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植物病害造成约2200亿美元损失。植物病害中有类似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新杀手,如UG99小麦秆锈病、麦瘟病等。

我国植物流行病学研究起步比较晚,只有六七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很快。去年秋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带领团队对全国小麦秋苗期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2019年秋苗小麦条锈病发病早,出现时期明显早于历史同年,且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多年罕见。随后,康振生向农业农村部提出了具体的条锈病发生趋势报告和防控建议,及时遏制了一场巨大损失。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再次组织专家考察冬前做过发病标记的小麦条锈病植株和区域病情变化,时刻关注着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发展态势,为条锈病防控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胡小平表示,植物流行病害防控中,“流调”发挥着“先锋队”“侦察兵”的作用,不能耽误,不可大意,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病害分布、起源、传播路线、寄主作物的群体抗病性、防控策略等将直接影响产量。

目前,从事植物病害流行调查的人员有农业农村部、省、市、县各级植保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各大专院校、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

“人才缺乏仍然是植物病害流行调查面临的难题。尽管当前基于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的病害自动监测预警、防控策略缓解了一部分难题,但是仍有技术难以覆盖的区域、难以解决的问题,未来国家仍需急需加强团队建设,鼓励相关科研人员更加注重这方面的研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胡小平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