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30 16:23:38
选择字号:
林宝军:追求创新的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师

 

 
 
林宝军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步入了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当天,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欣然写下了一首藏头诗,每句开头两字连缀起来,正是新时代北斗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他在诗中把北斗比做仁者之剑“湛卢”,无坚不摧又不带杀气,正如中国研制北斗,并不是为了称霸。作为一位“铸剑人”,林宝军亦有着非同一般的创新勇气和责任担当。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50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背后,是以林宝军为代表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人,10年来,他们和时间赛跑,与自己比拼,全球首创的导航星座ka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使北斗卫星互联互通,服务范围从区域向全球拓展;高精度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时频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并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以龙芯、高效固放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自主可控,扭转了中国航天关键器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你负责诗和远方,我负责路途坦荡。”再次采访林宝军,他引用同事所做的报告题目,来表达自己获得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时的心情,“能在宏伟事业中,有自信、有追求,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美”。
 
2009年9月18日,一个不容易忘记的日子。当时,林宝军在北京担任神舟系列飞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但一纸调令下,他没有半点犹豫就来到上海,担任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
 
林宝军说,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这一代航天人就是要有所担当,“既然轮到我们上场,就一定要进球”。
 
林宝军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开始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的研制。行军床就放在了办公室,累了就躺一下,醒了接着做。
 
数年如一日,把一天当两天用,林宝军带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出头的队伍,攻克了50多项关键技术,使北斗卫星达到了比肩世界一流的水平。
 
仅2018年,这支平均年龄31岁的队伍就完成了8颗卫星的发射。正是这样的中国速度,使得北斗三号提前半年完成组网。
 
除了执着创新,林宝军还有一个鲜明的标签:无畏担当。国产的龙芯处理器,名不见经传,也还没有进入商用,林宝军大胆拍板将其用于北斗三号卫星,事实证明即使在恶劣空间环境下它也能保证卫星正常工作。“只有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北斗三号卫星才不会受制于人。”林宝军强调,光有“中国制造”还不行,关键技术还是要有“中国创造”。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林宝军多次讲到“创新”,在他看来,一般攻关一项航天技术需要十年,攻关成功后研制出卫星又可能要用十年左右,“如果总是跟随而不创新,等东西做出来,已经是人家近二十年前的老技术,先进性难以保证”。
 
最近,中科院提出,要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林宝军认为,创新就该超前布局,“我们必须正视国家需求,直奔目标而去,哪怕有千难万险,哪怕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只要蹚出一条路来,就是独一无二的自主创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