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14 15:29:34
选择字号:
一场关于创业的“学企对话”

 

不久前,由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举办的2020年全国高校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

在参加开幕式的途中,佛山市副市长许国看到路旁展出的两辆经济型新能源汽车,经过与工作人员的交谈,在得知该种车辆低廉价格的同时,他不禁想起几天前,东北地区降温导致很多新能源汽车无法启动的新闻,心中不由有些感慨——如果可能在降低价格的同时,提升新能源车整体的质量,那该有多好。

许国心中的这份感慨,其实正是全国高校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创设的一个初衷。正如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理事长张相木所说,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的创新,更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也希望在此过程中发现闪亮的优质项目,并将想法转化为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服务。

算上今年,全国高校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已经举办了3届,每一届比赛都会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两种比赛形式。相对于前者的“高技术性”,“创业组”的比拼要更接地气一些,但每次参赛的人数却都相对较少,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怀揣创业梦的大学生们,内心中的一些诉求是很相似的。

作为此次创业组的参赛选手之一,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刘佳桐和同伴们带来的参赛作品是智慧城乡客运的运行方案,虽然这一参赛作品是这个团队用时几个月做出来的,但刘佳桐本人其实早已有自己的创业项目,甚至已经有了一家自己的小公司。谈及大学生创业,刘佳桐坦言,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与企业和投资方接触的机会太少了。

“大学生的项目往往不能入企业的‘法眼’,而如果仅凭借大学生自身的力量,很多项目其实是搞不起来的,我们需要一个将自己与企业联系起来的渠道。”刘佳桐说,其实他们团队之所以来到佛山,很大的目的就是想找到这样的“渠道”。

与刘佳桐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清华大学博士生刘兴隆。他此次参赛的作品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检测与回收有关,而这一项目如果落地,需要涉及包括政府、企业等多方面力量,这显然不是单纯靠大学生所能做到的。

“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官方的机构给予我们支持,这也是我们此行的重要目的。”刘兴隆说,他更希望能够将学生、老师(校方)和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基于项目进行合作,并最终以创业的形式进行发布。

此次大赛,最终获得创业组特等奖的是来自同济大学博士生王一喆团队的项目“城市交通优化控制与缓堵平台”。该项目试图利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道路上的运行数据,进行城市交通的优化控制。这一创意给了此次大赛的评委之一、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控制与标定部总监朱建伟深刻的印象。

“这一项目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接地气,而且在商业模式上是具有可行性的。”受访时,朱建伟并不讳言,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便是过于求大、想法先行,由此也忽略了其目标客户究竟是谁,又能为谁创造价值?

经过长期观察,朱建伟发现,如果某所学校产学研做的比较出色,与企业互动比较多,其学生的创业项目一般也会更务实,而“务实”往往比某些所谓“高端”的技术,对于企业更有吸引力。

王一喆的项目便是这样一个代表,在参加此次大赛之前,他的相关项目已经在此前其他赛事中获得过好的成绩,并已经与国内企业联合落地,经过与企业多多次沟通,王一喆很明白自己的项目能解决什么问题。

针对学生所提及的缺乏与企业的联系渠道问题,朱建伟坦言,目前国内校企之间有很多产学研项目,但大部分都是偏产品研发的;在商业模式方面,企业所的视角往往并不大,学生层面却更偏向宏观。“比如此次比赛中,就有学生的项目是关于碳交易的,这一选题太过宏大,甚至涉及国家政策层面,这就导致其可操作性太低。”

“要从痛点切入,解决实际问题。很多时候,算法只是在攻关时候用的,相较之下,明白为什么要做项目要更重要,要知道很多好的项目,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端的算法。” 朱建伟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