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区块链与新型社会治理专题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主办,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等承办。论坛聚焦当下热点话题,邀请社会治理、公安刑侦专家及区块链企业代表等,围绕“区块链提升社会治理的现状、趋势与挑战”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连宁指出,面对数据主体对安全责任的担忧,区块链可以在数据不移动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可信安全交易。这一技术实现路径不仅能够打消数据责任主体的顾虑,更有助于推动新的社会治理手段的形成。
数聚湾区大数据研究院理事长杜平指出,区块链技术作为当代数字科技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有利于促进数据或数字要素化、资产化、资本化、证券化,形成新的社会生产力,改善和调整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他表示,区块链用来助力现代社会治理的推广应用已初步显现出发展潜力,只有更合理、有效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完成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表示,我国政务领域已经有了较好的区块链应用实践。他举例,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城市数据基础服务平台,湖南娄底率先试点,支撑了产业应用、公共应用、个人应用等数据场景一定程度上打破数据孤岛,促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数据的可信、安全、高效共享,构建城市信用基础设施,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媒体采访环节,蔡亮表示,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应用值得肯定,但是新技术在应用初期难免出现不成熟、不规范的问题。因此,相关标准制定机构应加快区块链基础理论和标准体系研究的进程,为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指引。同时,完善与电子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助于更好厘清开放共享的边界,明确数据产生、使用、流转、存储等环节和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数据开放、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平衡,进而促进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谈及监管部门如何实现可信协同监管,蔡亮表示,区块链监管涉及的范围很宽,包括金融安全、行业安全、内容与意识形态安全等诸多方面,通过建立分层多级的协同监管链体系可以帮助相关监管部门实现可信协同监管。
据悉,本次论坛聚集了政府领导、科研专家、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等多方业内人士,吸引了逾百人现场参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