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10 15:07:50
选择字号:
印度洋4000米海—气耦合观测浮标投放成功

印度洋4000米海-气耦合观测浮标 周峰华供图

记者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今年10月,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在印度洋赤道区域成功投放海—气耦合观测浮标一套,投放点水深4020米。目前,该浮标工作状态正常、数据传输正常。

据了解,该浮标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基于北斗铱星海-气耦合专用观测浮标。其核心技术包括低功耗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捷联惯性波浪测量技术、基于缓冲池机制的北斗数传协议和功能丰富的远程人机数据/控制的交互界面软件。

浮标观测参数包括海表常规气象(风、温、湿、压、降水),四分量辐射、海表皮温、表层海水温度,0~80米深度的剖面流速、流向,波高、周期和波向等。浮标数据采集控制器以1Hz采样速率扫描各传感器,每30分钟统计一组各参数的平均值自容存储在浮标CF卡内,并同步通过北斗和铱星双链路向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服务中心回传实时数据。数据扫描间隙传感器和控制器均处于低功耗休眠状态。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周峰华博士介绍,浮标搭载该所自主研制的DWS19-1捷联惯性波浪传感器。传感器可在三种采样频率下工作,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捷联姿态算法(“数字式稳定平台”)替代传统机械/电式稳定机构,实现真正的独立捷联工作,传感器体积小、功耗低、质量轻,方便快速、机动投放。

远程数据链路优先采用自主研制的北斗通讯系统,位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数据中心的远程控制软件定时呼叫远海浮标北斗通讯端,建立握手连接,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和运行状态监控,且在特殊海洋或大气过程下可远程操作修改浮标的数据采集程序,实现双向可控制,提高强化观测能力。

该浮标作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深远海环境在线观测网络和中斯中心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网络的重要观测节点之一,为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现场观测数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