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拉萨曲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四季吉祥村 迈上小康路 |
|
西濒拉萨河,南临贡嘎机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境内的四季吉祥村交通便利,地肥水美,是西藏自治区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
近年来,以万亩乡土苗木良种繁育基地、中藏药种植基地、传统手工业等项目为依托,四季吉祥村不断探索脱贫增收新模式,易地搬迁群众阔步迈上小康路。
产业兴旺,发展有底气
理线、穿线、刺绣……在四季吉祥村的一栋平房里,7名女工坐在纺织机前,熟练地编织着挂毯。她们都是四季平措手工艺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每月能收入3000元。
近年来,四季吉祥村大力发展獭兔养殖、灵芝种植、手工编织和民宿等产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
合作社理事长平措次仁自小学习刺绣,编织经验丰富。2016年,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搬入四季吉祥村,先是帮村民缝补衣物、制作窗帘等,渐渐有了些名气。后来,村第一书记索南央吉建议平措次仁开办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通过手工艺品制作脱贫致富。为帮助他搭建创业平台,索南央吉联系了从江苏南京毕业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江白,对平措次仁开展一对一帮扶。
“一开始不是很有信心,后来村干部多次鼓励我,还帮我提供场地优惠,江白给我提供了生产、销售、合作模式等方面的思路,我决定试一试。”平措次仁告诉记者。
2019年7月,合作社正式成立,吸引了10余位村民加入。对缺乏编织技能的村民,平措次仁手把手培训。一个月后,大部分人都掌握了基本的编织技能,能够开始制作产品。手艺相对成熟的工人也可以选择回家单干,由平措次仁上门收取他们制作的产品,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
“我家里孩子小,不能去城里务工。现在加入合作社,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收入增长了,也不耽误照顾孩子。”村民白卓玛边理线边说,脸上笑容灿烂。
为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四季吉祥村附近配套了万亩藏药材种植基地、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有机肥厂、奶牛养殖场、百亩温室大棚等产业。有劳动能力的群众逐步转变为产业工人,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村集体收入也逐年增长,目前已突破50万元。
生活殷实,收入有保障
一栋165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里,客厅里的藏式家具色彩绚丽,橱窗里的银水壶、铜水罐等摆件工艺精美,显示出生活的殷实。这里是四季吉祥村次仁多吉的家。
2018年11月,次仁多吉一家人从昌都市贡觉县雄松乡加卡村搬来,那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如今,他和妻子在才纳乡保洁公司上班,每人每月有3600元工资;22岁的大儿子在村里的温室大棚上班,每月有4000元工资;未成年的孩子就在附近上学,没有太大的负担。
“除了工资收入,村集体的商铺出租每年能有1万元分红,草场流转后每年各种补贴有3000多元,总的算下来全家每年有将近15万元收入。”次仁多吉很满足,“这里自然条件好,衣食住行都有很好的保障。”
临别时,记者发现次仁多吉腰间挂着两把汽车钥匙。“家里经济条件宽裕了,去年花10多万元买了辆皮卡,另一辆车是公司的工作车。”次仁多吉说。
在四季吉祥村,次仁多吉家的好日子不是个例。2020年,四季吉祥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10300元。
勤劳致富,目标更长远
走进四季吉祥村致富带头人洛桑尼扎的家,院落整洁,窗明几净,房前屋后开满格桑花。
洛桑尼扎的老家在昌都市丁青县,上世纪90年代来到曲水县才纳乡白堆村。“前些年承揽了一些建筑工程,因为不太懂经营,结果亏了不少钱。”洛桑尼扎说,“老人生病需要治疗,妻子身体也不好,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家里生活困难大,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底,洛桑尼扎一家被安置到四季吉祥村。在县、乡政府和村党支部的支持帮助下,洛桑尼扎带领6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先后承接白堆村治沙绿化工程、谢荣村周边山上沙丘甘草方固沙工程、周边公路沿线植树工程等。
“做人要讲诚信,做工程要保证质量。”洛桑尼扎告诉记者,在西藏的山上种树、固沙难度大,进度慢,“一锹下去都是石头,一小时也挖不了几个坑。”
靠着吃苦肯干,洛桑尼扎的施工队渐渐有了名气。到2019年底,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1.4万元的净收入;施工队人均劳务收入超过1万元。
“今年我家的收入估计不少于20万元。”妻子身体逐渐恢复,在村里一家藏灵芝种植基地上班。大女儿边巴卓玛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教师。小女儿达珍正在读高三,目标是考上心仪的大学。洛桑尼扎一家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虽然已经摘掉贫困帽子,但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正在琢磨,怎样依托这里的文化资源、自然风光和交通便利的条件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业,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洛桑尼扎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