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7/17 10:26:03
选择字号:
中国科技期刊该怎么“办”?

 

今年5月底,全球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与华为之间的风波让中国科学界震惊。IEEE称将禁止华为员工作为旗下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尽管风波最终因IEEE的道歉而平息,但冷静下来的中国科学家再次意识到发展国产科技期刊的必要性。

然而,自1665年世界第一本科技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出版至今,科技期刊在过去300多年里,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并拥有依旧不断演进的复杂系统,国产科技期刊要想后来居上谈何容易。

最近,针对国产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境,《中国科学报》采访了爱思唯尔科技期刊策略总监Arnold Pippel和《清洁生产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共同主编王玉涛,共同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径。

办刊:“不光是为了发论文”

想办好国产科技期刊,首先要明确的是办刊的目的和必要性。

当下,国际科技期刊不少,其中有很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评价体系和可观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屡登国际知名期刊。看上去,国际已经为中国科学家准备好了舞台,于是很多人不理解,中国为什么还要发展自己的科技期刊。

“发展国产英文科技期刊不光是为了让中国科学家能发更多论文,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中国编辑和审稿人走上国际科技舞台。”王玉涛认为,中国科技期刊分为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前者主要服务于中国学者间的交流,后者面向国际,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听到中国科学界的声音。

Pippel向记者透露,从爱思唯尔的数据看来,目前爱思唯尔旗下期刊的中国审稿人和期刊编辑占全球审稿人和编辑的比重较低,“审稿人和编辑的数量和中国作者所发表的文章的比例是极不匹配的。”Pippel说。

“过去,国际期刊中的中国编辑和审稿人很少,这几年,中国审稿人和编辑的数量有较大提高,但仍需进一步推动。在中国科技期刊中,占主导的中国科学家会相对多一些,中国学者的声音会更大。”王玉涛说。

挑战:“所有权不等于影响力”

作为科技界的交流平台,科技期刊已经发展了300多年,此时中国科技期刊要想白手起家,面临着哪些挑战?

“所有权不等于影响力。作为出版商,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自己的期刊有全球影响力和相关性。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Pippel介绍,爱思唯尔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9万名外部编辑,以确保能覆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这样的网络是非常有挑战的。”

在与中国的合作中,Pippel发现,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大多比较本土化,如以中文为出版语言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期刊扩展全球影响力造成了挑战。

“中国要建立自己的期刊,挑战之一就是建立全球网络。”Pippel说。

作为一名中国科研工作者,王玉涛认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科技评价体系对中文科技期刊的认可度较低,另一方面是期刊质量良莠不齐,这些都直接限制了中文期刊的影响力。

支招:与成熟出版商合作共赢

对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未来,王玉涛认为,应该多去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国际合作,“与国际成熟出版商的合作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能力和发展速度”。

“这将是一个双赢的过程。”Pippel介绍,“爱思唯尔在科技期刊上跟中国有很长的合作历史,中国也是我们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15年,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开始与爱思唯尔细胞出版社合作出版《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杂志。目前,该刊影响因子上升至10.812,连续3年超过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主办的《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植物科学领域的所有228种SCI期刊中排名第四。

此外,Pippel建议,中国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要非常关注学术道德问题,增强对方法、数据、图表等方面的不诚信行为的识别能力,完善期刊内部流程,帮助作者提高所提交论文稿件的质量。

王玉涛建议,除改变科研评价导向外,中国科技期刊自身还需要提高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高效率的运转机制;提升编辑对文章质量的把控能力;重视结合新媒体等新型传播方式,提升期刊影响力。(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事宜,请联系: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