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芳言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7/9 16:12:13
选择字号:
科技女性共话科学家新担当新使命
——新时代科技女性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

 

“我1983年在山东大学学数学的时候,全班只有5个女生,大家戏称数学系是‘少林寺’。2005年以后我到清华任教,有一年回山东大学招生时,发现数学系成绩前7名都是女生。这说明历史是可以改写的,‘少林寺’不再是‘少林寺’了。”

在6月22日的新时代科技女性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的一席发言引得众人会心一笑。

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一周后,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在京召开座谈会。

如何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借会上多位女科技工作者讲述的生动经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个中内涵。

胸怀祖国,把握人生方向

《意见》中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第一条,就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四光外孙女、中科院院士李林之女邹宗平在座谈会上讲述了母亲响应国家号召,屡次转变科研方向的故事。

“我母亲求学的道路并不是‘学霸的道路’,因为父亲是地质学家,所以经常要搬家,小学换了有6个。”邹宗平表示,原本志向学医的李林在16岁时跳级考取了贵阳医学院,但填报志愿时家人不放心独生女儿在战时远走他乡,李林便到广西大学机械学院就读。

本科毕业后,受父亲李四光研究物理以解释地质现象的影响,李林申请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奖学金,希望攻读弹性力学专业硕士。

“可弹性力学的英文是Elasticity,当时秘书发信时不小心把E错打成P。我母亲就又开始学习塑性力学,涉足物理冶金方面的研究。”邹宗平提到,自己的母亲并不像父亲、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一般“学霸”,为了赶上课业,李林硕士求学期间非常刻苦,一天中十几个小时都用来学习。

博士毕业后,李林回到祖国,在上海冶金所先后从事球墨铸铁、防火材料等研究。1958年,为响应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号召,李林又从上海调往北京,在原子能研究所“重新学起”,打好研究原子弹反应堆的理论基础。1978年,李林又一次调转方向,到物理所研究高温超导。

在回忆自己的科研道路时,李林曾这样写道:“正是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铸造了我献身科学的爱国情怀;新中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迫切需要使我不断变换科研主攻方向,树立了‘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的科研态度。”

数学与海洋,都不只是男人的战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郑晓静在会上指出,女性不仅是科技战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更是服务祖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座谈会上,王小云三十余年的科研经历,充分体现出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精神。

1997年,王小云31岁,彼时已有1岁女儿的她用三千多元钱买回了一台电脑和激光打印机,凭着这两样“大件儿”和纸笔演算,用十几年的时间找到了5个在国际上通用的哈希加密算法的破解思路。

2006年,美国数学学会刊文详细介绍了王小云的研究工作对整个哈希函数领域的影响。在另一篇列举14世纪以来全球19位重要的密码学家的文章里,王小云和图灵、赫尔曼等人的名字出现在一起。

王小云笑称,自己的科研就是“抱孩子抱出来、做家务做出来、养花养出来的”。在当时的环境下,女性仍是这一领域的少数派。

而在2005年,到清华大学任杨振宁讲席教授的王小云回山东大学数学系招生。她惊喜地发现,数学系的前七名全部是女生。“这就是当时山东大学数学系的现状,这说明在求学阶段,很多女性的基础数学研究已经做得非常好,甚至有些方面超过男性。”王小云表示。

“传统认为海洋是男人的战场,在新时代,上天入地,女性与男性一样可以建功立业。”座谈会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韩喜球在9艘科考船上工作的故事,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佐证。

2017年,韩喜球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通过一个小小的观察孔,在海底三千米处近距离观察到海底漫山遍野的硫化物矿藏。海底矿区温度可达四百多度高温, “一边喷金吐银、一边孕育生命”的特别景象让韩喜球久久不能忘怀。

“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新时代,我们应以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做海洋强国的建设者。”韩喜球说道。

甘为人梯,科技女性的刚柔并济

“10月19号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我1992年10月19日结婚,几年后的同一天我做了母亲。而在2017年的10月19日,我们的埃博拉疫苗获得了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携团队攻关十余年,首开国际先河,中国自主研发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在国外开展临床试验并取得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为开展临床试验,陈薇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刚果(金)埃博拉疫区,条件危险且艰苦,洗澡都是奢侈。有一次,回到后方的陈薇在当地花七块钱“重金”买了一瓶矿泉水,从头到脚浇下去,“是人生特别幸福的一种感觉”。

在非洲的一系列经历让陈薇更深刻地体会到,女性科技工作者在亲和力、共情方面有天然的优势。面对临床上害怕抽血的患者,陈薇总能通过沟通缓解他们的恐惧。

陈薇为了科研事业,常年与家人天隔两地。而为了断掉自己的“后路”,踏踏实实创业,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毕利军举家搬到广东佛山。自己放弃了中科院优厚的待遇,孩子也离开北京中关村一小,转到广东上学。

毕利军坦言,科学研究是一项颇受人尊敬的工作,而当科学家放下身段去创业时,没有既定法则可循,只能“不要脸、不要命”。从当初的一个人、几间房,到如今渐成规模的产业园,成果转化基地聚集的精英越来越多。

“科学研究写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感觉是不一样的”。毕利军表示:“‘科技强国’四个字,意味着科技工作者要首先杀出一条血路,一定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真正的中国力量,后人才可能有更多希望。”

郑晓静主持座谈会。(任芳言 摄)

李四光外孙女、李林女儿邹宗平讲述母亲、外祖父科研故事。(任芳言 摄)

韩喜球讲述深海科考经历。(任芳言 摄)

陈薇讲述埃博拉疫苗研发过程。(任芳言 摄)

王小云讲述科研故事。(任芳言 摄)

毕利军讲述团队创新创业历程。(任芳言 摄)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