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科技资本“零距离”
6月26日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中国科学院十几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轮番站到了上市大厅的讲台上,讲述最新的科研成果。而台下的听众,除了来自科技界的专家外,更不乏来自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的代表。
这里是中科院2019年科技成果路演活动现场。活动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围绕服务民生改善、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向社会公开发布一批中科院的应用科技成果,寻求国立科研机构与社会行业企业、投融资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科技与金融的有效融合,共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这里是深圳。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科技赋能产业
每年的“618”“双11”都是中国网民和电商的狂欢节,但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副研究员许绍云却看到了其中的隐忧。
“2018年,全国完成快递投递507亿件。短短几年,我们赶超了美国100年取得的成就。但是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支撑,但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快递物流行业遇到了瓶颈。”
在许绍云看来,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就是黑科技。
立足现代物流发展实际需求,针对目前我国物流业降本增效痛点问题,中科院微电子所团队开展了系列核心智能装备系统的研发,并在物流相关行业领域进行应用推广,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物流装备产品,有效促进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向高增长领域和高价值领域延伸。
比如,团队研发了物品条码快速识别装置,并实现了在高速输送条件下进行包裹的自动称重,研究适应规则与不规则形状包裹的高精度体积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完成了集物品信息采集与邮资运费结算于一体的整套动态秤系统。每小时可以处理超过1600件包裹。
此外,繁重的包裹分拣工作也已经被机器人所代替。团队成功研制了成套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可以实现对大型、重型货物的灵活、自主、精准、安全分拣。
科技惠及民生
在本次路演活动中,既有助力产业的科技成果,又有一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了集中展示。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就带着团队多年来潜心研制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果来到了深圳。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43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280万,两项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欠佳,更长期困扰着医学界。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重离子治癌具有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优势。”蔡晓红形容,“如果说医院里用的伽马刀是一颗子弹的话,那重离子就是核弹,既打得准又打得狠。”
从科学原理上讲,重离子束在到达癌细胞之前不会大量释放能量,对细胞的损伤很小;到达癌细胞时则会释放很大的能量,使局部细胞的DNA发生双键断裂的几率非常高,且损伤后不易修复,因此被誉为安全、精准、高效的癌症治疗“无创手术刀”,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疗法。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团队利用我国重离子加速器、核探测技术、辐照生物研究产生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研制出了小型医用重离子束治癌装置并使之产业化。
蔡晓红透露,在5月底刚刚完成的患者随访中,装置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有望在年底取得医疗器械许可证,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本次路演活动,共发布了八个中科院“弘光专项”技术成果和十余个中科院“STS双创项目”技术成果。其中 “弘光专项”是中科院设立的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聚焦已取得突破并具有相当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技术与产品,力求产出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项目;而“STS双创项目”则支持中科院院属机构通过创新创业的形式实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鼓励院属机构为新创企业提供“售后服务”,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先进空气压缩储能”、“猕猴桃专利品种高端品牌创建”、“深度学习处理器”…… 一批具有深厚科研积累的科技成果在这里集中展示,它们以科学的视角解析产业的难题,提出国计民生更迭发展的创新方案;而“绿色激光清洗技术”、“分子影像导航手术系统”、“毫米波MIMO智能人体全息成像感知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端智能相机”等一批已初具商业规模的企业也携各自的创新产品亮相路演活动,期待资本市场的合作。。
从“书架”到“货架”
建院70年来,中科院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积极部署和组织开展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近年来,“中国天眼”建成启用,“悟空”“墨子”等发射成功,“蛟龙号”深海科考……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前所未有地增强了我国科技界的创新自信。
然而与此同时,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始终长期存在,科技成果如何高效转移转化,仍然是困扰产学研各界的难题。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是新时代赋予中科院的使命。”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直言,科技成果转化是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关键一环,是科技成果价值充分释放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中科院在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中科院一百多个院属单位中,正在实施处于转移转化不同阶段的产业化项目超过一万个,其中,已为社会企业产生销售收入的项目有四千余个;2018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4595亿元,新增利税572亿元。
张亚平期望,金融资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以及产业资本等社会资本能通过对科技成果的关注介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界的转移,形成新时代的科研范式;越来越多的科研主力军能够挺进国民经济主战场,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今天的活动是科技和金融有效融合的积极探索。”他说,“在深圳这片充满改革活力和无限可能的土地上,希望我们能一起见证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的‘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