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的工作人员正给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喂奶
平台研究人员在分子实验室工作
大年初二是家家户户串门上街的日子,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苏州灵长类平台的兽医主管陆勇却把精力都放在平台的一千多只猴子上。在接到拜年电话前,陆勇还在为调皮打架的猴子处理伤口。
2018年1月,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为建立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提供了可能。
时隔一年,2019年1月,“中中”和“华华”又有了5个“兄弟”,它们的诞生意味着国际上首次有科学家成功构建了一批具有一致遗传背景的生物节律紊乱的猕猴模型。这对人类的脑认知功能研究和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来说意义非凡。
为了照顾好这些小猴,陆勇与同事在春节期间也要在平台值守,负责每日的喂食、检查等工作。
平台的分子实验室主管王占洋也是春节期间值守成员之一。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筛选及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体细胞耗时长、量有限,因此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学鉴定用于克隆的体细胞是否符合预期的基因型,之后才能确保克隆工作的顺利进行。
“鉴定细胞是否符合标准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实验方法”,王占洋表示,虽然是过年,但还要以研究工作为重。“做动物模型研究,过年期间完全休息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平台值班的同事还要自己做饭、打扫卫生。”
今年过节,值守苏州灵长类平台的十余人就在平台的宿舍吃上了年夜饭。“每人炒两个拿手菜,很丰盛的”,陆勇笑着表示,“吃饭时有值班任务的同事还要一边端着饭碗,一边盯紧手机,时刻监控猴群状况”。
小猴子们也因为过年享受了一波“福利”:平台的工作人员买来它们平日不常吃到的坚果,瘦弱的、年纪较小的猴子,工作人员还为它们特别蒸制了一些春节糕点。
“希望未来猴子养得更好、更健康,实验也进行得更顺利。”在平台工作三年有余的陆勇表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