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集团副总裁、知识产权部负责人苏旺: |
标准相关专利决定万物互联未来 |
|
■本报记者 李晨
“IOT(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互联)涵盖范围非常广,既有传统的成分也有新兴的成分,是过去和未来结合的一种技术。”近日,京东集团副总裁、知识产权部负责人苏旺在第九届中国专利年会上指出,物联网相关核心专利的使用问题不解决,物联网标准就无法落地,IOT也就很难完全发挥出它应有的潜力和作用。
飞速增长的物联网市场
“万物互联”,过去独立的所有节点、产品现在联系在一起,过去独立的节点可能使用的是传统技术,但现在把他们连接到一起发挥新的作用,采用的是新技术。
苏旺认为,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之所以最近才真正开始发挥潜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是因为有些关键技术,如云、大数据和5G的成熟,使得万物互联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所提供的数据,物联网市场交易额约为9000亿美元。“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苏旺根据同一市场预测指出,几年之内物联网市场就会增长到约2.8万亿美元。体量和规模会在很短时间内变得非常大,主要是因为5G、云、大数据等技术在这几年变得成熟起来。物联网设备数量已经非常可观,现在已达84亿台,几年之内会飞速增长到200多亿台。“一旦超过200亿台,就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了。”苏旺说。
从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来看,使用物联网技术最多的是制造业,约占1/4。但实际上远不止制造业,社会各领域,包括运输业、公共事业等,物联网都是运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技术,会对整个社会方方面面各个层面产生深刻影响。
苏旺认为,这个比例划分将来会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当所有车都变成自动车,实现互相连接,变成物联网节点的时候,车联网所占的比例会比现在大。
物联网专利爆发式增长
“专利是基于技术的,没有技术就没有专利,技术在哪里专利就在哪里。”苏旺说,物联网不是单一的技术,涉及各个层面,实际是技术群。包括最底层的传感器,在传感器之上需要有处理器,在处理器之上需要网络,网络技术之上需要有大数据处理、云,在更高层次上还有集合数据、处理数据的技术和设备,再之上还有各种新的应用。
“正是因为物联网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所以涉及的专利也非常广。”苏旺说。因此,在统计物联网专利时,界限其实很难确定。“什么算物联网专利,什么不算?实际上是有争议的。”
尽管如此,苏旺认为,基于不同数据来源的分析都展现了一致的物联网专利发展趋势。
苏旺介绍,2009年之前,中国国内关于物联网的专利非常少;2009年之后才开始增加。这一趋势与国际上基本同步。最近三四年,物联网专利呈爆发式增长,这跟相关核心技术变得非常成熟有关。
目前,申请物联网专利比较多的中国公司主要是华为、ZTE和国家电网,国际企业包括三星、LG等。“他们处于物联网技术和市场的最前沿,所以拥有的物联网专利也最多。”苏旺说。国内申请物联网专利比较多的企业还包括美的、小米、海尔等智能家居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已经逐渐形成了生态。
而从国家层次来看,美国和中国的物联网专利申请量最大,中国甚至超过了美国,但美国的物联网专利质量更好一点。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英国处于物联网专利第二梯队。
物联网专利战略思考
苏旺还谈到关于物联网专利的几点战略思考。他认为,由于物联网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是多个技术和领域综合在一起的新的集合性的技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单独在整个物联网大环境里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政府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
苏旺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出面,以协会、政策,或者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介入,并掌握好合适的“度”,则可以在物联网发展上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次,行业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物联网的核心是“万物互联”,不同产品、不同技术、不同领域要想实现无界和无缝连接,如果没有全面的行业标准是不可能的。而标准就涉及专利问题:标准化相关专利怎么处理?大家都能免费得到授权吗,还是必须付专利费?专利费标准又该怎么制定?这都是物联网标准最终能否成功的核心问题。
苏旺认为,如果专利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标准就没有办法落地,物联网也就很难完全发挥出它应有的潜力和作用。
其三,专利数量虽然重要,但质量更重要。中国应该在提高专利数量的同时,注重专利质量的提高,而专利质量提高离不开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
《中国科学报》 (2018-09-26 第8版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