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6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树立良好的科研作风和学风指明了方向,在科技界持续产生巨大影响。11月8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以及千名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全体入选者共同发布倡议书,号召领域内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当前,智能制造、航天工业、生命科学等领域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正成为全球技术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其中,智能制造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但重大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仍然突出,智能制造支撑强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说:“智能制造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应继承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严谨求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做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研诚信的自觉践行者。”
与智能制造业相似,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是国家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意见》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国表示,“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科技界和产业界集智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尤为重要,我们坚决响应、积极推进。”曹建国介绍,2019年9月,中国科协推动成立了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牵头的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充分体现了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将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跨界融合和集群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好,从‘硬件’上来讲,与传统发达国家差别越来越小。”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姚建年说,《意见》旨在着力加强科研的“软件”建设,这将是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一步。
持续加强作风学风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度使用及5G、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一系列科学成果接续诞生,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变革,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诸如夸大科研成果、违背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科研乱象。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等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不断挑战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伦理规范。
对此,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表示,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应自觉关注伦理问题,并遵循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这一根本伦理原则。“在事关人的健康和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科技伦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康乐说。
康乐建议,科研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实验室,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宣传科技伦理、普及科学知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各领域科技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在奋斗中实现创新梦想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中坚力量,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生力军。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表示,作为科技类社会团体,学会将继承和发扬“中国材料学之父”师昌绪院士、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徐匡迪院士等老一辈材料、冶金领域杰出科学家爱国奉献、潜心科研、提携后人的精神。
“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我们作为国家托举的希望,要真正摒弃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为科技创新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所长助理董琦说,“在前辈科学家的精神感召下,我们青年一代要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在奋斗中成就创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