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5 8:57:19
选择字号:
沃森为什么会坚持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观点

 

胡珉琦

1月11日,世界著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冷泉港实验室在其官网宣布,因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得主沃森关于种族与智力关系的不当言论,切断与其之间的任何联系,并撤销包括名誉主席、Oliver R Grace名誉教授和名誉受托人等在内的所有头衔和荣誉。

事件的起因,是沃森在今年初播出的纪录片《美国大师:解密沃森》中提到:“在智力水平上,黑人和白人的平均值的确有所不同,而我认为这个不同正是基因导致的。”早在12年前,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就因为种族歧视的言论,失去了在冷泉港实验室的行政职务。

沃森在种族与智力关系中一以贯之的观点,以及公开的自毁声誉的做法,让很多人颇为不解。由于他在去年遭遇车祸头部受伤,至今无法就此事作出回应。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同行以及公众最无法理解的是,作为一个如此杰出的科学家,为什么会坚持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观点。

从科学上来说,目前关于智力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已经不存在太多核心分歧了。首先,智力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智力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在一系列双生子儿童智力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中,例如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关系、孕期不利因素、儿童早期发育和早期教育等,都与儿童最终的总智商有关。

不但如此,还有新的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环境压力可以改变大脑中关键基因的表达,甚至可能影响智力的遗传。

显然,沃森完全无视这些研究结论。

在西方的社会心理学中,种族偏见和歧视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研究课题。种族偏见和歧视一直被认为是历史的产物。英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贝斯黑莱姆在《偏见心理学》中说,它的本质是经济剥削。但这种偏见能够持续到今天,是因为当时社会观念已经沉淀在这个群体的深层文化结构和心理结构之中。

贝斯黑莱姆认为,偏见这种心理倾向本身是带有强烈的主观好恶的情绪成分的。这就更让人不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本该更容易用理性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来克服偏见,为什么结果却正相反。

按照贝斯黑莱姆的解释,偏见心理机制既不是单纯的认识论描述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的逻辑规律描述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

对有些人来说,偏见是由错误信息引起的,比如片面的生活经验、文化传统、科学知识,但这在沃森身上似乎很难成立。

主动选择对事实视而不见,有一种可能,是贝斯黑莱姆所说的产生于人格结构和人格需要的偏见。比如,有心理学家曾指出,有 “权威性人格”或者“社会支配取向”特征的人更容易产生偏见。不过,至少现在,还无法对这样一位科学家的内在心理过程和人格特质作出分析。

无论如何,偏见、歧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按照贝斯黑莱姆的观点,最根本的途径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一个人要想减少自己的偏见,就要扩大自己的信息量;一个群体要做到减少对于其他群众的偏见,就要增加对这个群体的了解。

《中国科学报》 (2019-01-25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