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记者获悉,广东省共有45个项目(含专用项目4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为近年来最好成绩,获奖项目总数位居全国第四。其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单位共有2项成果获奖。
据了解,2018年度,广东省45个获奖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7项、科技进步奖36项(含专用项目4项)。该省获奖项目数占全国比例达到15.79%,创历史最高。值得一提的是,广东高校共有9项成果获奖。其中4项是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华南农业大学独揽2项,华南理工大学获得1项,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1项。
广东省获得的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均由该省科学家牵头完成,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牵头完成的“EMT—MET驱动的细胞命运决定”项目和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主持完成的“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项目。以上两项获奖项目均属于生物学领域,显示了广东省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进步。
据介绍,“EMT-MET的细胞命运调控”项目利用发现的细胞命运转换规律指导技术实践,取得三大原创性成果。项目在Cell系列、Nature系列等期刊上发表代表性论文8篇,SCI他引1237 次;1项成果入选“2010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1篇Cell Stem Cell论文入选封面文章;3篇论文被杂志配发专题评论。项目成果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奠定坚实基础。该奖项是广州生物院继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之后,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获得的又一殊荣。
在广东省获得的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中,1项由广东牵头完成。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森牵头完成的“深海天然气水合物三维综合试验开采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成果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其他6项由广东参与完成的项目中,4项属于电子信息领域,反映该省在该领域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据了解,“深海天然气水合物三维综合试验开采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攻克深海天然气水合物苛刻地质条件下,地层构建、钻井、井网布署及排采等设备研发技术难点,研发出世界首套三维成套大型设备专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解决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及控制难度大等关键技术难题,确定了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核心技术。国内外多家单位应用该系统确立了优化开采技术,首次完成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潜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