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农业资源中心 |
我国硝酸盐脆弱区及防控面源污染研究获进展 |
|
本报讯(记者高长安 通讯员王超)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胡春胜、马林研究团队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在划分我国硝酸盐脆弱区防控面源污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两篇相关研究论文近日连续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该研究定量了我国县域尺度农牧系统氮磷养分环境排放的历史变化和热点区域,初步划分了我国氮磷生态脆弱区和潜在脆弱区,为推进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畜禽粪尿资源化、面源污染阻控和农业绿色发展等国家重大行动提供了抓手。
研究显示,我国氮磷生态脆弱区和潜在脆弱区覆盖了约6800万公顷耕地,其中脆弱区面积为5300多万公顷,潜在脆弱区面积为2000多万公顷。大部分硝酸盐脆弱区分布在农业生产密集的环渤海区域。黑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被划分为脆弱区。此外,四川和重庆地区,由于当地属丘陵地貌,氮磷径流损失风险较高,也被列入了脆弱区内。
研究建议,应进一步细化和全面划定全国氮磷生态脆弱区,明确水体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制定脆弱区的氮磷区域优化方案,推进农户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和模式;建立全国和生态脆弱区水环境氮磷养分监测网,完善评价体系和响应机制,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农户和区域的补贴、监督和惩罚措施。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21/acs.est.8b02651DOI:10.1021/acs.est.7b06138
《中国科学报》 (2018-08-2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