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25 9:43:01
选择字号:
“哈佛八剑客”的成果转化实践

 

在我国新药研发的大军中,有一支成立仅3年的年轻公司尤为突出——它不仅已经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激酶靶点检测细胞库,打破国外垄断,还有25种新药正在研发管线上,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这家公司的发起者正是“哈佛八剑客”中的四位科学家。

■本报见习记者 高雅丽

中科普瑞昇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药物机制研究。

在我国新药研发的大军中,有一支成立仅3年的年轻公司尤为突出——它不仅已经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激酶靶点检测细胞库,打破国外垄断,还有25种新药正在研发管线上,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这家公司正是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建设的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普瑞昇公司),它的发起者正是“哈佛八剑客”中的四位科学家。2009年,8位哈佛大学博士后相继归国,扎根合肥科学岛,被外界称为“哈佛八剑客”。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普瑞昇公司总经理任涛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从基础理论科研,到成果转化的新药创制,我们形成了完整的研究链条。”

创立初衷:为祖国实实在在做点事情

2012年7月,以刘青松为首的中科院肿瘤药物学研究团队在科学岛正式建立。依托强磁场科学中心装置与技术,研究团队迅速搭建起安徽省首例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不少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回国后就一直想着要为祖国实实在在做点事情,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实验室成果产业化,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力量。”任涛说。

随着条件不断成熟,在中科院相关政策的激励下,2015年7月,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四人一起创立了中科普瑞昇公司。刘青松担任董事长,任涛担任总经理,全职负责公司的运营发展。

任涛说:“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开始兴起学校开办公司的浪潮。当时北大将富硒酵母技术进行了成果转化,生产了一款叫作‘北大富硒康’的保健品,现在还能看到这个产品。从那时起我对科学成果产业化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有成功转化,科研成果才能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全职的总经理,任涛这三年也经历了身份角色和工作内容的转变。他告诉记者,之前专心做科研时,“我通常早上8点到实验室,大部分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追踪最新科研进展、做肿瘤新药研制”。现在作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他每天7点半就要到公司,大部分精力用来思考公司发展战略、处理产品市场和销售事宜、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维护政府客户关系、参加各类活动。

在团队成员的齐心努力下,成立3年来,年轻的中科普瑞昇公司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成果丰硕:多项新药进入产业化开发

2017年,团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的高通量细胞筛选库,几乎覆盖了目前已知的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全部激酶及激酶突变细胞。它的建成填补了国内新药创制领域此类检测体系的空白,也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任涛说:“经过一年的发展,我们在稳步向前走。截至目前,细胞库囊括了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70多种主要激酶靶点,涵盖了绝大多数在临床肿瘤病人身上发现的与临床治疗、耐药性和预后相关的突变,细胞种类已经达到170余种。”

目前中科普瑞昇公司为国内100余家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提供药物检测和筛选服务,带动科研院所发表论文30余篇,申报专利20余个。

“以前类似的检测筛选只能送到美国做,费用是我们的5倍。现在我们的优势是检测时间比较短,收到委托后2~3周就能做完。”任涛表示。

当前,公司已拥有白血病、乳腺癌、糖尿病等疾病的十几个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其中治疗白血病的靶向新药去年11月申请了临床试验批件,已经获得受理号,通过了现场验收,正在国家新药审评中心进行专家评审。

任涛说:“国外也有类似治疗白血病的药,但国外药的靶点打得比较多。而我们的新药就打一个靶点,副作用小很多,疗效更好。”

作为海归的创业团队,中科普瑞昇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面对公司运营专业知识匮乏、缺少经验的现状,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肥市高新区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培训课程。

2017年7月,中科普瑞昇公司正式有了现金流。回顾创业路,任涛坦言:“虽然公司获得了各方的看好和认可,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我们的心理压力还是蛮大的。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都不是作秀,团队的起点高,这也鞭策我们不能躺在荣誉上,保持平常心,砥砺前行,把产学研一体化做好。”

未来可期:站在新药创制前沿

“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是中科普瑞昇公司不断努力的方向。“10年前,国内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屈指可数,大多数药企生产的西药都是专利过期药和仿制药。”任涛告诉记者。

新药研发十分重要,但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就是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新药创制一般需要10~15年的时间进行打磨。对于中科普瑞昇公司这样一家年轻的企业来说,国内新药创制平台距离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任涛说:“新药从实验室到临床试验的每一步,中间有任何一个步骤出错,就意味着药品废掉,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但当前整个社会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渴望度很高,而且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药研发,科研能力也大幅提升,我们的实力变强了。”

对于中科普瑞昇公司的未来,任涛信心百倍。他告诉记者,下一步要继续扩展激酶靶点数量,细胞筛选库还要保持世界最高水平。“发现激酶靶点的过程就像是炒菜,现在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已经知道保持怎样的‘火候’就可以把菜做好。”

在新药研发方面,公司正在稳步向前。任涛说:“我们希望每年会把1~2个新药推到临床阶段,在团队合力下,我们能够站在新药创制的前沿。”

与此同时,公司也致力于肿瘤精准用药检测服务,尤其为肿瘤晚期重症复发患者找到合适用药。“我们将与更多医院进行临床合作,在国内建立几个大的示范中心,例如京津冀、长三角、西北、华南地区,把产品推广出去,为解决中晚期肿瘤患者‘无药可治’的困境献力。”任涛说。

《中国科学报》 (2018-06-25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