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芸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5/25 9:36:55
选择字号:
科普作家刘兴诗:这个爬格子的老头

 刘兴诗和他的作品

■本报记者 李芸

用“著作等身”来形容87岁的科普作家刘兴诗或许还真有点不够。2017年,刘兴诗曾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照着他的身高码书堆,大致是两个半等身,这还是作品的“不完整版”。更直观的数字是,刘兴诗自194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在境内外已出版图书300余册。

“量大”之外,“质优”也是刘兴诗出品的一个标签。他的作品获奖200余次,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他的图书是原新闻出版总署连续8届推荐的“八连冠”,还被有关机构评选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科普作家”。

若以码洋论,仅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刘兴诗爷爷讲述系列”,就已出版图书45种,净发货码洋达1200万元。

这位自称“爬格匠”的老头,真称得上是中国科普界的一面旗帜。

河山之爱的底色

“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我的第一句话是‘我出生在烽火连天、哀鸿遍地的岁月’,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我的第一句话是‘I was born in the hard time of China’。”刘兴诗出生于1931年,诞生在九一八国耻年、成长在抗战烽火的苦难岁月里,刘兴诗说他目睹了太多的悲伤、气愤的事件,便下定决心要付出自己的一切,报效国家和人民。

1950年,面对选择大学专业以及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刘兴诗毅然拒绝海外伯父的建议,选择地质专业,考入北京大学。“因为那时中国百废待兴,建设需要矿产。因为地质工作最艰苦、最危险。我们不干,谁干?”

这位87岁的老头儿回忆起往事的慷慨激昂,让记者更深切地理解了为什么他作品里有大量的“中国的海洋”“母亲河长江”“母亲河黄河”“二十四节气”等主旋律的选题,也理解了他所说的要让“读者不知不觉有河山之爱,不用高喊口号,便有‘吾土吾民’之大爱”的写作理念。

譬如,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就是介绍我国境内丰富的气候带内有关的自然环境、地域空间和自然现象的图书。

去年9月推出的《“一带一路”青少年普及读本》,则是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刘兴诗发现市面上关于“一带一路”的主题图书很多,但适合孩子的读本较少,“我觉得就像是一种义务,该为孩子们讲讲”。于是他开始创作,要让孩子读完后明白“一带一路”的意义,读懂咱们的民族精神。“比如,我们历来倡导的友善。自古以来我们就开辟了‘一带一路’,提倡友好通商,传承的就是与人为善的精神。”刘兴诗说。

科研一线的底气

2010年5月23日,是刘兴诗的八十寿辰。国土资源部以及四川省地矿局一些朋友送来生日礼物—— 一束鲜花和一把地质锤。刘兴诗在博客上写下“接过一把新地质锤”的博文,并写道:“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一个作家,我的最后一息必定是在山野中跨出最后一步,在工作台前写完最后一个字。”

自1958年刘兴诗分配至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任教,他就开始了拿着地质锤跑野外的生涯。“教书匠”“爬山匠”“爬格匠”这三种身份被刘兴诗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也是他一生致力去做三件事儿。

2008年汶川地震时,刘兴诗正好在北京。他不顾劝阻,在北大校园三角地小店买了红衣红帽,就第一时间赶赴银厂沟现场——1985年,他负责设计开发了成都附近银厂沟、天台山、西岭雪山等景区,被誉为“银厂沟之父”。到了地震灾区,他专门选断裂带的旁边,等着余震,看地震来的时候山怎么垮的,要为灾后重建拿出第一手材料。

一辈子行走在科研一线,也为刘兴诗的科普图书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刘兴诗认为,最好的科普读物是“研究”出来的。一本书犹如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如果都是人云亦云的东西,有什么意思?第一手材料永远比二手货新鲜。这就需要作者最好身在科研第一线,有自己独有的成果介绍出来,才是真正的原创。”

在《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一书中,有一篇关于长江水位的科普文章。其中写到3000年前,泸州这一区域的长江平均水位,曾比现在最低水位还低2米。而这一结论,来自刘兴诗连续数年沿长江的行走,最终在泸州的江边找到“记录”水位的次生胶结岩石而得出。

“抄袭自己也不好”

已是耄耋之年,作品仍持续不断,让人很好奇刘兴诗的创作状态。刘兴诗打了一个比方:“看见过运动员吗?我就是一名运动员,不管台下多少伤痛,走上比赛台我就处于亢奋状态。”

在博客中,刘兴诗也多次写过自己的日常安排——早上6点就工作,上午一概不会客。中午休息半小时,下午和晚上也工作,只有下楼取报纸:或者短暂散步一圈才算休息,一般访问都要预约。

当记者继续问道“下一本图书”时,刘兴诗表示,“我喜欢在一个巅峰状态的时候马上就下来,换一个领域去干。就像中国女排,从零开始,忘记过去的一切,重新来” 。

“现在觉得积累用得差不多了,打算暂时停一下熟悉的科普,从完全新的、没有自己的地位的领域试一下。从无名小卒开始,发动新的冲刺。一是动物小说,现在国内的动物小说作家,想象的比较多。而我们地质工作者常常遭遇野生动物,出于工作性质,不可避免进入它们的生活领域,有许多真实的体会。现在我最想写的是北极熊与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的故事。以过去在北冰洋地区考察的经历为基础。二是想写探险小说,地质工作者跟驴友相比,也有优势。”

实际上,刘兴诗的创作虽都与科学相关,但也多次从“完全新的、没有自己的地位的领域”发动新的冲刺。

在百度百科上,刘兴诗的词条里,誉其为“中国科幻小说鼻祖之一”。刘兴诗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科幻作家,也是世界科幻作家协会第一批中国会员。1961年,他开始科幻小说《地下水电站》创作,写过《美梦公司的礼物》《美洲来的哥伦布》等作品。

后来他想转换领域写童话,著名童话作家、老友洪迅涛劝阻说:“童话没有你的地位,还是老老实实回科幻小说去吧。”他却说:“正是在科幻有了地位,我才要放弃。童话没有地位,我才来试一下。”在童话领域他就有了《偷梦的妖精》《阿雪的世界》《谢谢您,施耐尔太太》等既有口碑又有奖项的作品。

“创新有可能失败,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试一下吧。抄袭别人不好,抄袭自己的也不好嘛。”刘兴诗说。

《中国科学报》 (2018-05-25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