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一尘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5/20 22:06:55
选择字号:
社会隔离改变大脑

 

对老鼠来说,社会隔绝是一种压力很大的环境。当动物受到压力时,它们通常会对各种负面刺激产生更大的反应,而且这些反应或行为比没有受到压力的动物更持久。

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表示,长时间与社会隔绝会导致哺乳动物的脑区发生变化。研究发现,长期的社会隔绝会增强小鼠体内基因Tac2的表达,导致名为“神经激肽B”(NkB)的物质在杏仁核和下丘脑等负责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脑区中蓄积。

该研究论文资深作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David J. Anderson说:“我们发现,在大脑的多个区域,Tac2/NkB广泛调节了涉及应对行为和攻击性的不同类型情绪的区域。”

研究负责人Moriel Zelikowsky指出,在大脑中,Tac2/NkB肽所产生的不同的行为效应似乎并不是由单个主控区控制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产生的。相反,这种肽在大脑的多个位置被过度生产,每一种都导致了一种不同的行为变化,这种变化在社会隔离中持续存在。“我们认为,Tac2/NkB是一种化学调节剂,它能协调由社会隔离引起的整个大脑状态,而且在大脑中以一种分布式的方式运作。”他说。

在研究中,科学家将小鼠关“禁闭”2周,结果它们出现显著的行为变化,包括对陌生小鼠攻击性增强、有持续性的恐惧表现、对威胁性刺激更加敏感。但如果使用治疗精神分裂和躁郁症的药物奥沙奈坦阻断NkB的功能,可让行为异常的小鼠恢复正常。

研究人员表示,临床试验表明奥沙奈坦对人类安全,但治疗效果不佳,新研究有望让这种药物用于治疗因社会隔绝导致的精神异常。此外,当小鼠经历的是24小时短期社会隔绝,不会出现显著的行为变化,长期隔绝才会导致上述变化。(唐一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