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出版是一个高度技术依赖型行业。每次重大技术进步,都能极大地促进和推动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历史上,造纸术、活字印刷、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使得出版行业迅速发展,也提升了科学知识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而互联网的诞生,则让出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经过50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拥有很多颠覆性技术,比如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云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人们也从未停止对如何以科技期刊优质内容为根本,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提升科技期刊出版的质量、影响力、知识服务能力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互联网技术在科技期刊创新服务中的最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增强出版。科技论文是科学家用简洁话语、清晰逻辑阐明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文章形式,其语言必须是精雕细琢。以往,受期刊篇幅和载体形式的限制,有些实验数据资料未能发表,限制了学术传播效果、科研成果传承。
现在一种新型的出版方式——增强出版,不仅突破了传统纸媒的束缚,还使得科技论文承载了更多层次的内容。增强出版是在科技论文的基础上,依靠互联网手段,将与该论文相关的音视频、实验数据、检测谱图、公式推导过程等富媒体资料协同传播的出版方式。2007年《实验视频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是第一本推出实验视频的科技期刊,《科学》和《自然》杂志的部分纸版论文实验方法的详细资料也可在其网站或新闻客户端(App)中观看,Cell、BMJ、Wiley等国际出版集团也逐渐推广了增强出版方式。国内一些科技期刊,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尝试为重点推荐文章录制专家导读视频等。
可以说,通过科技期刊的增强出版,科研成果的扩展实验数据、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得以呈现,宝贵的科研资料汇集成为内容丰富的知识库。
第二,两微一端。科技期刊除了注重自身网站的建设,也通过开办微博、微信、客户端(App)等新媒体,以适应新一代用户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对信息传播方便性、即时性、互动性的要求,同时,内容上也满足了用户对专业科学知识获取的需求。
目前,微博和微信越来越成为科技期刊,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形态。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统计,31%的期刊开通了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型出版方式,其中微信是期刊选中最多的新媒体形式。
一些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与官网、采编系统、信息查询等功能融合,与不同形式的媒体进行优势互补,发挥跨媒体融合的作用。比如,《机械工程学报》通过微信对重点文章推荐阅读的同时,制作视频解读,《环球科学》《中国激光》等通过新闻客户端将内容传播给用户,并提供相关的新闻资讯吸引黏性读者群。
第三,网络直播。随着网络视频直播门槛的降低和交互方式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传播形式。网络直播平台也给科技期刊服务科学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和窗口。
从2016年开始,以网络直播的方式,《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等近百家科技期刊与论文作者共同参与了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主办的“刊媒hui”科技论文研究成果推介活动,科学家们就科研问题争鸣、讲解及回答网友提问,面向大众媒体和科学爱好者进行研究成果的学术传播,通过科学解读带动公众理性认知和行动。
科技期刊肩负着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独特使命。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及学术影响力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中国的科技期刊应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应该为人类的发展、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中国科技期刊的使命和愿景。
本文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7000020124G163)资助。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科学报》 (2018-04-27 第3版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