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婀娜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4/23 12:26:00
选择字号:
基层就业 路广且宽(倾听·聚焦基层就业)
高校毕业生到省会以下城市就业比例上升至74%

 

核心阅读

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点亮梦想。

又到一年毕业季。也是一年就业季。

日前,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先后就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印发通知,要求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的深入实施,随着“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项目的统筹推进,基层就业主阵地进一步巩固,高校毕业生到省会以下城市就业比例由2013届的63%上升到2017届的74%,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让青春在最广袤的基层大地闪光。

个人选择——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力量,也让基层就业大有可为

“选择基层,并不是把它当成一个跳板,而是抱着扎根基层的信心和决心,带着建设新农村的理想和信念,到基层磨砺、成长,为基层贡献新生力量。”说这番话的,是大连市金州新区董家沟街道办事处的于莎莎,一名经过层层选拔、考核,最终如愿成为大学生村官的东北大学毕业生。

在大连市一个总面积6.3平方公里、拥有1526人口的小渔村里,于莎莎逐步完成了从学校到农村基层、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者的双重转变,并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坚定了基层就业的信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年轻力量,也让回到基层就业的我们感到大有可为。”在于莎莎看来,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发展。既然选择了深入基层的道路,就应该不怕困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和于莎莎做出相同人生选择的还有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几十位毕业生。近几年,清华大学法学院都会在毕业典礼上作一个特别的安排:几十位放弃都市繁华、选择到艰苦基层就业的学生,在大礼堂内辟出的独立区域就座,并在典礼上接受来自全体师生的敬意。

“这些同学有理由接受所有人的敬意,因为他们本可以去律所、国企、事业单位,拿优厚的待遇、过安逸的生活,却选择将自己的双脚扎根于泥土,选择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融为一体。这些年轻人的选择背后,折射出的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与大学精神的成功。”采访中,有老师这样评价,“今天,高校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相较于招到几个‘状元’或者高分考生,毕业生的选择与追求更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成为心有家国情怀、心有大我的人才,才是高校应该追求和坚守的。”

学校扶持——

为毕业生扎根基层拓宽渠道,“扶上马、送一程”

王佳明,出生于四川北川一个偏远的小山村。2008年汶川地震中,他带领其他几名同学共同救出班上的20多名师生,被评选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作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他并没有因为身上的光环选择留在一线城市从事光鲜亮丽的工作,而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基层,做一名普通的选调生。谈及这样的人生选择,王佳明说:“之前有师兄师姐到西藏做村官,他们克服高海拔、语言障碍和远离亲人等困难,积极融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让我受到很大激励。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前辈一样,在广袤的基层,帮助周围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

目前,很多高校把引导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构建多方联动的引导鼓励长效机制。

“南开大学一方面邀请在基层工作的优秀代表举办主题报告会、校友分享会,分享基层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为学生答疑释惑,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开展了以基层挂职锻炼为主的‘立公计划’,选派师生团队分赴广西、四川、西藏等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基层挂职锻炼,不断推进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胡军介绍,南开大学2017年到基层就业人数已同比增长124%。

此外,为学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平台和保障也至关重要。记者了解到,迄今,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就业信息化平台,全面准确掌握学生志愿到西部基层工作的就业意向,及时、精准地推送相关招聘和指导信息。同时,各高校通过加大培训指导和帮扶力度,为有意向到基层就业的学生举办政策解析、职业能力提升、经验分享等活动,并为学生开展个体职业生涯咨询,逐一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全程助力学生职业发展。此外,为拓宽基层就业渠道,有的学校主动与地方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定向选调生招录合作,更有针对性地推荐毕业生。

“就业是最大民生。坚持国家战略导向,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成才观,引导更多优秀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点亮梦想、绽放青春,谱写新时代青年学生砥砺成长的新篇章,是新时代高校的使命。”有高校负责人这样表示。

国家引导——

健全完善保障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北京大学首届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姚弥,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社区全科医生。截至目前,姚弥所在的全科医生团队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患者有1984人。他说:“很多患者问我以后会去哪儿。我说,只要你们相信我,我会一直待在这里。”

清华大学2011届新闻学院硕士毕业生曾维康,毕业后扎根广西基层,学会了唱山歌,说当地话、吃当地菜、喝当地酒、过当地节,实现了“从外地人到本地人,从青年学生到基层干部,从理想者到实干者”的转变。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毕业生谢雨杉,在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深造后加入黑土麦田公益,和队友一起服务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雅酉镇扪岱村,致力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帮助农民创业致富,做“造血式”扶贫。

……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扎根基层就业,在高校中,投身基层、服务基层日益成为新时代高校学子的就业新风尚。而这,与国家近年来的大力引导息息相关。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文件。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重点提出了“多渠道开发基层岗位”“健全保障措施”“实施基层项目”“畅通流动渠道”等政策措施。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落实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资金补贴等政策,建立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为落实中央政策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 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大力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等政策措施。以上文件的出台,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推动各地各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去年年底,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就强调,首要的就是要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

未来,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工作,许多高校负责人谈道:一方面,要让教育引导“更入心”,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鼓励毕业生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建功立业;一方面,要让岗位渠道“更畅通”,高校可开拓更多基层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同时要做到落实保障“更有力”,积极落实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政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