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4/19 22:00:11
选择字号:
中国遥感专家首次发现海外丝路遗址


2018年4月14日至17日,来自中国、突尼斯、意大利的科学家到突尼斯南部进行古罗马考古遗址的联合调查与验证

 

记者4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王心源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了考古遗址,这一发现对提升中国科学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水平,形成空间考古学科一套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范式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在中科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资助支持下,王心源团队执行“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非洲研究计划,联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历经2年多时间,利用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在丝绸之路西端的突尼斯发现了10处古罗马时期考古遗存,这些遗存揭示了古罗马时期南线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与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王心源认为,突尼斯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端,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枢纽。此次发现对于研究古罗马时期军事防御系统、农业灌溉系统,以及丝绸之路西端线路走向、古绿洲变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这10处古罗马时期的遗存包括边墙3段、军事堡垒2个,以及农业灌溉系统1处、水窖3处、墓葬1处。这些考古遗存形成了证据链条,反映出古罗马时期帝国南部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

“其中,边墙与堡垒用于防守和保护边界,阻挡来自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的侵扰。”王心源说,“农业灌溉系统以及储存淡水的水窖用于保障边界军民的粮食生产与生活需要。”

在当天在突尼斯举办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突尼斯文化部部长Mohamed Zin Alabidin说,突尼斯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他希望该项工作能持续开展,为突尼斯社会经济与发展作出贡献。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中科院院士郭华东指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要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作出贡献,这项工作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以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在地球大数据平台建设、环境变化、减少灾害风险、水资源管理、城市发展、农业和粮食安全、海岸带、自然和文化遗产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深度研究和科学合作。其中,世界遗产工作组致力于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宏观把握“一带一路”沿线世界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服务。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