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王冬昭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4/17 21:59:03
选择字号:
为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注入科技力量

特产所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基地的鹿群。特产所供图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特色农产品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提高生活品质的丝绸制品、裘皮等高档服饰和鹿茸、蜂蜜等保健品已逐步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消费品。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的未来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然而,由于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研究起步晚,科技基础相对薄弱,急剧增长的饲养数量与产业科技水平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特产所)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牵头成立“国家特种经济动物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旨在共同着力解决特种经济动物行业发展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产业发展开拓未来市场。特种经济动物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分类明确 特点鲜明

改革开放以来,特色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对于保障国民健康、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国际贸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是我国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特种经济动物一直各有分说。有人提出,珍禽、鹿等毛皮动物、泥鳅等水产应该算是特种经济动物。2003年,国家林业局给出了可参考性的答案,提供可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54种,其中41种可以商业性经营,还有另外13种是只许观赏的动物。

“不过,即使是41种可以商业性经营的动物,也不能都归到特种经济动物范畴。能人工繁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一定饲养规模的特种动物,我们称之为特种经济动物,要特别明确的是特种经济动物并非野生动物。”联盟第一届理事长、特产所所长李光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么,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有哪些?

李光玉介绍,有养鹿业(梅花鹿、马鹿);珍禽养殖业(雉鸡、野鸭、鹌鹑、鸽子等);毛皮动物养殖业(兔、貂、狐、貉、狸等);蜂饲养业;蚕饲养业;野猪、民猪养殖业;猫、犬等宠物养殖业。这些都已经形成了市场规模,并且可以进行交易。

与常规畜牧业生产相比,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经济利润较高、区域特色明显、增长速度快。比如过去10年间,国内皮草服饰的市场复合增速高达22.4%。

不仅如此,该产业发展空间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特色多元化生活需求的增长,特种动物产业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精准扶贫和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人们健康水平及满足老年社会大健康产业需求等具有重大意义。

矛盾凸显 寻找出路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资源丰富、养殖历史悠久,地域优势与特色明显。

目前,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2015年我国貂、狐、貉、茸鹿等饲养总量1.4亿只,兔5亿只,珍禽2.6亿羽,蜜蜂900万群,蚕种1600万张,分别占世界特种动物饲养总量的64%、45%、72%、13%和82%。此外,我国宠物(主要包括犬、猫)饲养量1.2亿只以上。

我国多个特种经济动物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据统计,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总经济价值在56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80万个左右,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研究起步晚,科技基础相对薄弱,急剧增长的饲养数量与产业科技水平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李光玉指出。

“产业发展存在着优良品种少、产品品质差、产业规模小、生产粗放、产品标准缺乏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制约着经济动物产业的健康发展。”特产所副所长李滋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如何在经济增长放缓、环保压力加大和生产要素趋紧的条件下实现乡村振兴、农民持续增收和提升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亟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特产所于1956年建所,是全国最早从事特种经济动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2017年8月,特产所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总体部署和中国农科院党组的工作要求,研究提出牵头成立联盟的设想。12月,特产所联合国内从事特种经济动物科研和教学的20家发起单位正式提出成立联盟的申请。

经过多方筹备,联盟于2018年4月10日宣布成立。共有加盟单位47家,其中科研单位17家,高校12家,企业19家,政府管理部门4家,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由72人组成。

因势而为 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因此,走高效、高质、绿色、生态的道路是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

在梅旭荣看来,联盟的成立顺应了新时代产业科技发展的需求,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更好更快促进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的一件喜事。

李滋睿介绍,联盟将通过重大科技任务牵引、优势科研资源集聚、科学运行机制保障等手段,集聚全国农业科研优势资源和力量,构建统一高效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原始创新、协同创新、管理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实现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联盟作为农业科技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器,被寄予了厚望。

为了促进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更好的发展,梅旭荣建议,要加强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战略研究。他表示,联盟成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特种经济动物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发展现状,剖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科技解决的有效途径。

特种经济动物科技研究不仅需要国内外科学家同行的协同创新,更需要与产业发展需求无缝衔接,才能发挥出科技引领的最大潜能。梅旭荣表示,联盟要加大联合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力度,创制重大突破性新品种、优质特色新品种,创新高效生产、加工技术和设施装备,为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供给。

作为大会上的企业代表,大连名威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盟应该多从科研单位如何与企业联合协同的角度考虑,科研单位的一些新成果、新技术,可以通过企业加以转化,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可持续发展。

联盟的成立因势而为,产业的未来大有可为。“作为联盟牵头单位,特产所一定认真做好联盟的各项工作,共同致力于国家特种经济动物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李光玉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