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媛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8/4/13 10:36:35
选择字号:
我国防原医学家程天民院士:仁心融汇于报国壮志

程天民 资料图片

茫茫大漠,巨大蘑菇云腾空而起,在核试验现场的研制和参试人员顿时欢呼跳跃,热泪盈眶,我国的原子弹爆炸试验又一次成功了。这是1965年我国进行的第二次核武器试验。不待爆炸烟云完全散尽,程天民等参试人员便冲进爆区,直至爆心,察看现场伤亡情况后迅速将效应动物运回实验室进行观察、救治,对伤亡动物进行病理剖检。这些效应动物沾染了放射性落下灰,体内一些金属元素受中子照射后也产生了感生放射性,因此,受到射线照射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这样的试验,程天民先后参加了14次,填补了我国防原医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不研究怎么得了!”

儿时的程天民颠沛流离,3年高中因日寇扫荡被迫三次逃亡搬迁。这些磨难使程天民更坚定了“要爱国、要坚强”的意志,也促使从小饱读诗书的他放弃了文科,怀着满腔仁心转投医学,以期能为当时满目疮痍的中国救死扶伤。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感责任重大的程天民立即上书总后勤部,请求亲自参加我国核试验。

第二年,他就以学校参试小分队副队长身份出现在戈壁滩核试验现场。冲进爆区的程天民,目之所及是核武器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看到离爆心周围几公里范围内,暴露的动物大批大批的伤亡。”这让程天民觉得“惨不忍睹”,“核试验是实验动物为人类做出牺牲,如果这是在战场上,伤亡的不就是人吗?”这样让程天民觉得“不研究怎么得了!”

从此,程天民便由原来从事的病理学专业迈入了当时还几乎一片空白的防原医学(核伤害医学防护学)领域,开始了这项专门救治核武器伤害的医学研究,观察核武器会造成哪些伤害,如何为医学救治提供病理学依据,如何用医学手段抗御救治这类伤害。

经过多年的研究,程天民亲自总结的十多万字的《核武器损伤的病理变化》专题,成为国内外这一领域最全面系统、最具学术权威的病理学文献。在对我国多次核试验实际资料进行再研究、再总结,由动物效应推算及人的基础上,他又主持编著了我国首部《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结合其他方面的工作,形成了我国自己的防原医学学科内容体系,从而也奠定了程天民作为我国防原医学主要开拓者之一的学术地位。深入核试验现场研究的同时,程天民创建了能模拟核爆炸多种伤害的实验室,将现场研究与实验室密切结合,不断拓展和深化系列研究。

在核大国对我进行严密垄断和封锁条件下,我国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成功地研发了我国自己的核武器。与此同时,为建立和发展我国自己的防原医学,程天民作出了突出的重大贡献。他在防原医学领域选定并坚持集中研究核武器伤害中的“头号杀手”、国际公认的“硬骨头”——复合伤,即在核爆炸中遭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损伤。

“在整个核武器伤害中,复合伤占50%~80%,伤情严重,救治困难。”从国家军队需求出发,程天民又一次认为:“不研究怎么得了?”1979年,他主持建立了复合伤研究室。1993年,由他主持的项目“放烧与烧冲复合伤的病理学研究”获得了当年全国医学卫生系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几年后,“放烧复合伤关键环节的救治及其理论基础的实验研究”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复合伤研究室发展成为全国唯一的“全军复合伤研究所”。

“十几次参加我国核试验,在戈壁滩摸爬滚打,正是坚持了科技思牵重任,人文引发激情。”如今再回忆这段经历,程天民在2018年即将出版的新书自序中表示,多年坚持的动力来自科研的使命感,也来自深厚的家国情怀。

“希望身后留下一片森林”

除了在科学研究上的功绩,程天民还是一位优秀教育家。他认定“教书教得越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越大”,提倡并身体力行“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而今年届90的他仍不离三尺讲台,从教65年来,程天民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973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奖励获得者。

程天民卓越的教育能力和战略思维,在他担任第三军医大学校长期间为该校所确立的办学战略定位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1986年,程天民被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任命为第三军医大学校长,总后勤部党委决定其兼任校党委书记。上任之时,恰逢百万大裁军,学校大幅缩编,而不少地方院校却在扩大招生规模。第三军医大学该怎么办?深思熟虑之后,程天民响亮提出了“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战略思想。此后,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第三军医大学在军事医学领域以斩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建成3个国家重点学科、产生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三三效应”,至今仍传为佳话,而程天民“希望身后留下一片森林”的愿望也正在逐步实现。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秦伯益看来,程天民“学问都在骨子里,不在嘴皮上”。他从不停留于大量具体工作,不漂浮于一般地了解事物,不习惯于人云亦云,而要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规律性的认识与实践。

“个人私事小事何足道哉”

程天民的故乡江苏宜兴出了诸多像徐悲鸿、吴冠中这样的文化名人,自幼学习古文书画的程天民,如果没有弃文从医,也许会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但程天民对当初的选择并不后悔。“美丽中国江山如此多娇,科学技术创新如此深邃,圆梦中华前程如此美好,”与这一切相比,“个人私事小事何足道哉。”他说。

面对祖国的需要,从个人得失到生命安全,程天民都不萦于怀。14次冲进原子弹氢弹爆炸的爆区,难道不怕核辐射危及生命吗?程天民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那几天日日夜夜泡在现场的简陋实验室做研究,还要完成总后效应大队(主持全军全国医学卫生部门参试工作)指挥组组长的繁重任务,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根本没有考虑有没有危险。”在他心里,唯一想到的是“核试验是真正的核武器造成的真实的核武器伤害,实验室无法完全模拟,这种伤害的第一手材料,当时难得,以后也不会再有,无比珍贵,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有限时间深入进行医学研究。”

“将个人志趣抱负融合于国家、人民的需要和对科学的追求之中,得以产生持久动力,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并拓展核试验动物效应医学研究的重要而崇高的事业。”在新书自序里,程天民以此描述从事防原医学的动力来源,这也是他将满腔医者仁心付托在祖国给予重任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詹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