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平平 来源:《国科大》 发布时间:2018/4/11 12:46:06
选择字号:
《国科大》:成为女科学家有多难?

 

日本女科学家大西なおみ站在讲台上,左手紧握荧光笔,沉着自信地讲解癌症治疗的最新进展,右手不时地轻抚怀中轻啼的婴儿。精彩的报告博得会场内阵阵掌声,她放下手中的荧光笔,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温柔的亲吻怀中沉睡的婴儿……这严肃却不乏温情的一幕发生在2017中日女性科学家会议上,大西なおみ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女科学家,更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在此次会议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作了中国女科技工作者现状的报告,她指出,科技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比例仍然较低,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女性抱着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理想,进入大学或者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但是真正成为科学家的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却少之又少,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她们成为科学家?

“第三人类”?还是“剩女”恐惧?

直到近代中国,女性才可以进入学校与男性一起接受教育。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如今的中国大多数女性已经能够更加平等自由的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难道这就意味着“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传统思想的沉疴痼疾彻底根治吗?

答案是否定的。现如今,“女博士是第三人类”的调侃不绝于耳,“女博士相亲吓退相亲者”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博士本不该分男女,但是“女博士”这一名词逐渐被“标题化”,甚至是“污名化”,这足以见得公众对于女性获得高学位的潜在不认同。

“女孩读那么多书干嘛,找个安稳的工作嫁人就行了。”这一论调常见于中国家长,虽说现今社会不再要求女性待在家里做贤妻良母,但是仍然倾向于女性应该为家庭付出更多。此外,科研是一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这限制了交际圈,对婚恋很不利。据了解,博士毕业后大多数人已近30岁,父母的担忧以及成为“剩女”的恐惧多少会影响女性继续从事科研的决心。

在总体社会舆论对女性从事科研并不友好的情况下,中国科学界对于女科学家却相当平等甚至宽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女士说:“由于女科学家相对较少,所以在基金申请、项目评审方面有时会偏向于女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曲静也表示:“我们的社会已经很进步、很平等,但是还不够。只有当‘女博士是第三人类’这种调侃不再存在的时候,才有更多的女性会更加从容地从事科研。”

家庭羁绊是绕不过的难题

无法否认,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家庭的付出不同。结婚生子是绝大多数女性必定会经历的,从怀孕、分娩,到婴孩时期的日夜照料,甚至成长过程的教育等将会花费女性大量时间和精力。女性较男性更为细腻敏感,受“男耕女织”和“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女性对于家庭的付出要多于男性。

而科研作为一种创新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并且要求极高的专注度。因此,在家庭的羁绊下,女性在科研途中能不能坚持,或者能不能在羁绊下作出成果,将成为女性是否继续从事科研的重要影响因素。

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参事议米山春子说:“女性要从事科研必定会牺牲很多,特别是家庭,可能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甚至有些女性选择不育甚至不婚。而当你所作的牺牲和你的收获并不成比例时,很多人就会考虑放弃了。”同时她指出,家庭羁绊使得女性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但其实她们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说:“家庭羁绊确实是女性从事科研的重大阻碍,为家庭生活分心,势必会影响到科研工作。而能否在家庭和科研中获得平衡,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在科研这条路上走多远。”

一位曾立志搞科研,但最终放弃的女性阐述自身经历时说:“因为生孩子,我中断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当我重返科研的时候,发现我无法沉下心来继续研究,力不从心。”最终这位女性选择从事研究所管理工作,她说:“这是离科研较近的地方。”

家庭支持至关重要

当今社会已经允许并支持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大多情况下,这种支持都附带隐性条件,即家庭不需要一个女性全职照顾。

当一个家庭需要一个人全职照顾的时候,女性放弃事业照顾家庭似乎比男性放弃事业更加合理。曲静说:“在中国大环境下,如果两个人的科研都做得很好,但是必须有人照顾家庭,这时候女性放弃的几率就比较大。”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慈维敏说:“现在男性和女性在智力、训练背景等方面没有不同,不存在谁更适合搞科研之说。但是,社会和家庭更倾向于支持男性在一个领域达到极致。科研也是一样,往往男性获得的家庭支持要多于女性。而如果你的家庭并不支持你搞科研,你的爱人也不理解你,那么可以想见,这时候女性会面临多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坚持科研会变成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日本女科学家大西なおみ表示,中国女性很幸运,中国的老人往往非常乐意帮助子女照顾孩子。这使得女性从“全职主妇”这一角色中挣脱出来,可以像男性一样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而日本女性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多数女性婚后放弃自己的事业做“全职主妇”。曲静介绍道:“中国大多数80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倾注很多心血在子女以及子女家庭上。获得父母的帮助和支持,是我能够在科研这条路上走下来的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够得到父母帮助。

是退路也是陷阱

不止科研,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可避免会陷入困境、遭遇瓶颈。这时,人们自然会想到退缩、放弃。

而社会舆论对女性放弃事业相对宽容,即女性因困难放弃事业并不用承受很大的社会和家庭压力,甚至有时候,女性放弃事业回归家庭反倒会得到支持。相比之下,男性若放弃事业,则会承受巨大的家庭、社会和心理压力。如此看来,回归家庭倒像是女性事业遇到阻碍的一条退路。慈维敏说:“像科研这种创新性、研究性的工作,遇到实验长时间做不出来,得不出结果等困难非常常见,这时候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自然会想到放弃。而如果这时候恰好遇到结婚、生孩子或者各种家庭琐事,就很容易以‘我需要生孩子、带孩子’等借口放弃研究。其实,如果坚持下来,克服困难,也许自己能做得很好。女性比男性有很多退缩的借口和放弃的理由,但是,这是退路也是陷阱,如果没有这条退路,坚持下来很多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曲静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有很多选择的话,大多时候会选择更容易的一条路。而女性相对而言有更多的选择,当科研受阻时,可能就会选择其他相对容易一点的路。”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来自社会舆论方面的压力会渐渐减少。王志珍介绍道,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促进女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解决她们自身成长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女性可以因生育而延长科研项目结题期限;提高女性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全国学会的任职比例、举办适合女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活动等。

女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半壁江山,她们身上有着巨大的科研潜力等待着挖掘和开发。其实,女性成为科学家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能有勇气和魄力为自己“开路”。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