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来自云南省德宏州的6位学员走进上海海洋大学,开始了为期10天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
身处西南边陲,为何不远万里来到上海求经?又为何把当地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的第一站放在了上海海洋大学?
基层党建共建 “融入式”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系下属的党支部与上海青浦区水产系统有着亲密的基层党建合作关系。2018年,上海青浦区农委畜牧水产科科长怀向军到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扶贫办公室挂职。在了解到当地情况后,怀向军建议当地水产站的技术人员到上海海洋大学学习,改变当地的水产养殖现状。
“当初的基层党建共建,也是为了促进各方资源的融合和团结,加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水产与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张宗恩说,“接到怀主任的橄榄枝后,我们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教师,积极协调工作,为他们的培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水产养殖一直是上海海洋大学的优势,我们与海洋大学一直有很好的党建合作。这次培训班的特种水产养殖理论,就由海洋大学的教授为我们讲解。” 怀向军说。
精准发力 课程“量身”订制
“针对德宏州的地理、气候情况,我们专门为他们设计了为期两周的养殖课程,内容包括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池塘、稻田养殖及观赏鱼养殖技术。” 张宗恩说。
“在上海海洋大学开展特种水产养殖理论培训以后,他们还会到上海青浦区彰显渔业合作养殖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怀向军说。
这批人员学习培训后,他们的特种水产养殖技能将有一定的提高,具有在当地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能力,从而带动当地建档立卡户进行特种水产养殖,实现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产业脱贫。
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都纷纷前往学校求经。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学校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课程。2011年,97名新疆喀什地区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来学校培训时,学校特意为他们设置了水产养殖的课程。
2015年5月13日至6月4日,经西藏亚东县县长亲自挑选的7名人员来上海海洋大学进行了20天的专门化培训。针对亚东实际,上海海洋大学为他们提供了理论性广、实用性强的培训内容,并安排时间在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操作。目前,这7名人员已在亚东县开展亚东鲑的人工繁育与产业开发工作,成为了亚东水产事业的开拓者和传薪人。
2016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留学生海水养殖研修班在上海海洋大学开班,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国际交流的范围,也是响应我国政府“一带一路”的新举措。
特种水产养殖助力脱贫
“德宏州处于西南边陲,主要是以价格低廉的四大家鱼为主,有高附加值的虾、蟹、观赏鱼等养殖极为稀少,而且产量低,质量不高。”德宏州水产站站长韩东介绍。
怀向军说,德宏州境内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试验点。“我本来就是水产行业出身,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德宏州有很大的水产养殖潜力。要想扶贫,帮助当地群众脱贫,除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以外,产业布局、劳务合作等也是其中关键的因素。”
怀向军认为,要想老百姓脱贫,并且不再返贫,教会他们一门技术,用科学技术作为增效的动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这次沪滇协作帮扶,就是利用上海的资源,帮助云南的群众掌握一门脱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