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静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26 9:29:42
选择字号:
林国强:与手性科学的半世情缘

 林国强(右一)在指导科研人员。

每天早上7点多,在很多人刚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有位75岁的老人已经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办公室里开始一天的工作了。他就是这个所的老所长、中科院院士、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任、有机化学家林国强。

■通讯员 何静 本报记者 黄辛

位于上海市零陵路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着60多年的历史。

每天早上7点多,在很多人刚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有位75岁的老人已经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办公室里开始一天的工作了。他就是这个所的老所长、中科院院士、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任、有机化学家林国强。

3月23日,林国强在上海科技大会上获得了2017年度科技功臣奖。

“牵手”手性科学,天道酬勤

“伸出手来,让我告诉你,什么是手性?在英语里需要一长串的释义,但是我们中国文字非常精妙,手性两个字就包含了其中的深意。”林国强在解释手性的时候颇带几分自豪。“手性分子就好比是你的双手,左手和右手不能完全重合;分子不能与其镜像重合时,该分子就是一个手性分子。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氨基酸、蛋白质、糖、DNA都是单一手性的。”

“在漫长的化学演化过程中,地球上出现了无数手性化合物。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分子,无论是在种类上或在数量上,绝大多数是手性分子。生命体系有极强的手性识别能力,不同构型的立体异构体往往表现出极不相同的生理效能。”

这段话源自林国强的导师周维善院士,也正是他把林国强带进神秘而有趣的手性化学世界,让林国强与手性科学结缘。这一牵手,就是半个世纪。

林国强的治学严谨和勤奋是出了名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党委副书记刘菲曾经在林国强的研究组工作。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作报告,林国强对报告里涉及的数据和配图都会反复核对,精益求精。

林国强的学生洪然研究员,现在已是中科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向记者回忆起当年没有网络的年代,有一天,他不到8点就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本来还很得意,但是惊讶地发现林国强已经在图书馆看文献了。林国强每天7点之前就到办公室,然后去图书馆看文献。洪然特别感慨和愧疚,就勤奋这一点,自己都比不过导师。他至今还记得,那时,导师手里经常有两个小本子,一本是通讯录,一本是平时看到的最新的文献信息的记录本。在指导同学们的时候,那本记录文献的小本子,就是百宝书,导师时不时摸出来,和同学们讲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进展,也正是老师的这种积累和治学习惯深深感染并带动着整个科研团队。

天道酬勤,多年来,林国强的研究团队取得了许多特色鲜明并且影响深远的成果,发表论文250多篇,他引5000次,最高单篇论文他引200多次;科研成果在2016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1987年和2013年两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2006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4年荣获陈嘉庚化学科学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成就奖”。

家有梧桐树,招来诺奖获得者的学生

目前国内研究机构的博士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到国外研究机构深造,然而,曾经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则推荐学生到林国强研究组学习。

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Noyori教授在2003年推荐学生keiji Nakano到林国强的研究组做博士后,Noyori在给林国强的信中提到,他的学生大多去了美国和欧洲,现在他鼓励学生来中国,他认为“不久的将来,中国在亚洲的科学领域中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无独有偶,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的Feringa教授,早在2000年推荐学生Rob Hoen到林国强的研究组学习。

让林国强欣喜的是,2017年,Rob和自己在一次国外的学术交流会上意外重逢,Rob看到自己的中国导师异常激动,拥抱合影。林国强坦言,作为导师,这种时刻总是很幸福的。这种“小确幸”被林国强珍藏起来,他至今仍保留着2000年Rob在研究组进修及2017年两人重逢时的合影。

探索成果转化之路,手性药物造福社会

林国强认为,科研和国家的需求应该有机融合在一起。

要带领大家作出优秀的原始创新成果,也要让成果有实用价值,造福社会。这也是多年来,林国强一直致力探索和奋斗的目标。研究团队关于昆虫激素和信息素高难度结构鉴定与手性识别的研究,为家蚕增丝和害虫的防治与测报提供科学依据,棉红铃虫性诱剂的合成及其用于测报的剂型曾荣获1980年国家创造发明奖三等奖。此外,林国强通过技术转让和建立手性药物重点实验室等形式促进成果转化。研究成果获授权中国专利50项,美国专利1项,PCT 3项,转让12项,其中1项获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抗肿瘤新药吉西他滨、抗组胺药西替利嗪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等专利的转化,惠及患者,总销售额近8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3年,林国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4年新型抗癌药吉西他滨重要中间体新合成工艺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

爱才育人做科普,

为科教事业发展倾注心血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许多研究员都是林国强担任所长的时候从国外引进的。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机所副所长唐勇回忆:“对于所里引进的人才,不管刮风下雨,林先生总是亲自去机场接,包括我。我回国的那天飞机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凌晨,那么晚了,但林所长还在机场等着我。”

“林先生在科研上高要求,在生活上低要求。”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党委书记胡金波说,“他一件外套穿了几十年;鞋子穿破了才换新的。”但是对困难学生,林国强非常慷慨。胡金波介绍,林先生多次捐款资助贫困大学生,从2005年开始,林国强向复旦大学捐款,设立助学金;还在上海大学设立国秀奖学金,这样的资助一直延续到现在。每次被人问起此事,他都借用陈嘉庚先生的话来回答,“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去”。

在林国强的办公室里,有好多个顶天立地的书架,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实验记录本。林国强说,这些是珍贵的实验数据记录,做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他经常要翻阅检查。

林国强沿袭着在稿纸上改论文的习惯,他随手打开办公桌上一本几十页的英文论文,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批注,当记者问他用了多久批阅时,他笑了,“这本在火车上改了一个通宵”。

林国强亲自撰写教科书,从1999年至今,20多年5次更新,他坚持用手写方式逐字逐句修改,用铅笔批注。有学生看到办公桌边堆在一边密密麻麻的铅笔头后感慨,“林老师真是用心血在更新教科书,这仿佛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如今,《手性合成》和《手性药物》等著作,销售逾3万册。对于这些书籍,Noyori是这样评价的:对研究生而言,不仅是极优秀的参考书,对相关专业包括他本人也均有极高的价值。

业余时间,林国强也积极从事科学传播工作,参与“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团的活动,在北大、清华、南开大学等多个高校开展科普讲座。他说,这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中国科学报》 (2018-03-26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