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刚在给学生上课。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供图
燕园未名湖北端有一座红墙灰瓦的四合院,描金牌匾上书“怀宁园”。这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院士的办公之处。
新学年伊始,田刚忙着准备开设新的数学课程,并组织新的研讨班。见到田刚,正是他刚指导完学生的空闲时间。这座雅致的怀宁园,其名为致敬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旧居“宁园”,它汇聚了中国数学科学的顶尖力量,也契合了田刚的科研和人生准则:以宁静之心,做踏实之事。
“数学里没有模糊暧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份简单的快乐令我着迷”
作为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田刚解决了一系列几何及数学物理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Kahler—Einstein度量研究中做了开创性工作。近年来,他还解决了YTD猜想,并在曲率流等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沃特曼奖、韦伯伦奖等国际数学大奖获得者,应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这些荣誉都是国际数学界对田刚学术科研水平的充分肯定。
数学有什么用?这是人们常问数学研究者的问题。“怎么会没用呢?在我上大学时,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掀起了全社会关注数学家的热潮。当今社会,基础数学的各个分支在密码学、经济学、电子商务、建筑、医学成像、疫苗研制等重要领域均有应用。”谈起数学的魅力,田刚打开了话匣子。
田刚很享受这份乐趣,甚至把思考数学问题当做日常消遣。数学研究是大量运算支撑和长期思维浸透的结果,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穷尽数年甚至一生的精力。田刚说,虽然每天教研和行政任务繁忙,“但无论如何,夜晚的那几个小时,我可以全心全意做科研、写文章。”
科学研究绝不是躲进小楼自成一统,与同行交流往往能碰撞出灵感。田刚回忆道:“1987年临近毕业之际,我在纽约州立大学与一位年长我十几岁的数学研究者一见如故,我们当时围绕一个数学问题畅聊了几个小时,之后又多次见面讨论。直到2001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某次聚会上,我们又一次讨论起来,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突破口,这个困扰我们十几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那一刹那,来自数学的愉悦油然而生。”
“数学里没有模糊暧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份简单的快乐令我着迷。”正如田刚所研究的数学一样,无论科研、育人还是学校管理,他的思考和做事轨迹都遵循着某种科研大家共通的特质——对错分明、化繁为简。
“基础研究像一个强大的引擎,带动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巨大发展”
2005年,田刚从美国回国组建了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13年来,中心见证了国内数学科研水平的飞速发展。在他眼里,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首先要成为一个科技强国,更要成为一个数学强国。“目前我国数学研究的许多成果已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估计能排名进前20位。但要与美国、法国等数学强国一同站在世界顶尖,我们还有差距。”田刚说,“中国要建成数学强国,我们中国的数学家还要努力。”
从数学大国到数学强国,需要哪些努力?田刚解释,目前我国数学研究领域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填补空白,处理前人留下的重大问题和猜想;另一部分,则是去开发、创立一个新学派,引进一个新概念,开辟一个新研究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田刚看来,基础研究像是一个强大的引擎,带动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巨大发展,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存在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基础研究特别是基础数学存在短板。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要在创新开辟方面下功夫,做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引领未来的数学方向。
“我们的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大多数成果是在前人开辟和指引的基础上完成的。年轻人一定要静下心来做学问,不要跟潮流,要独立思考,积极努力,做原创性的研究。这也是未来数学研究的挑战和动力。研究,就是要不断向前走。”田刚说。
“由数学大国迈向数学强国,虽不能一蹴而就,但已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这十几年来,我国数学研究的国际水平站位较之过往已有长足进步。田刚评价说,这得益于国家人才战略计划,已经有一批优秀年轻人才从国外回来,并且取得了较多国际前沿的原创性成果,在国际舞台上,我国中青年学者的身影越来越多。
但是,“人才很难留下来,最优秀的年轻人来到我们这学数学,待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愿意去数学强国。我们缺少的,是更多有视野、有自信心的领军人才。”田刚认为,年轻人之所以会做这种选择,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软环境。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前提是有更多的高手和学术发展机会,顶尖的年轻人更愿意到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学习,正因为那儿高手更多,接触世界前沿和发展提升的机会更好。
“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教书的时候,一度是学校数学系里带学生最多的教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的年轻人来学习,我感到非常欣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身为教师最大的幸福,田刚不无骄傲,却又略带遗憾地说,“由于当前我们还不是数学强国,愿意来学习的非中国籍优秀学生数量还不多,但这也正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科学家最不惧的就是挑战。田刚表示,我们要有信心,纵观最近十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到国内,我们正处于经济条件、国家科研环境改善的大好机遇,从数学大国向数学强国迈进,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已具备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今年8月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数学家大会,应邀作报告的华人数学家有12名,其中张平文、许晨阳等8名华人数学家都是北大校友。田刚介绍,“这些学者中很多人的主要研究工作都是在国内展开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来我国的数学研究在世界得到了承认。”
田刚今年正值60岁,在数学领域沉浸40年,谈及自己的新目标,他说,身体健康当然最重要,还想争取在数学研究上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希望更多年轻人投入到数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事业之中,在基础科学方面成为领跑者,在应用科学方面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