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 |
王建宇院士:争做科创中心建设“王牌军” |
|
①王建宇代表在今年两会上发言。
②王建宇陪同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伟平在上海天文台调研。
③王建宇在实验室。
■本报记者 黄辛
“日前,中国第一次完成了世界上灵长类动物的克隆,中中、华华这两个小猴子非常可爱。从1996年第一个克隆羊出来后,为什么那么长时间都没有声音?因为克隆羊和克隆灵长类动物有很大的区别,这个成功标志着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表示,中科院上海分院将在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方面深入做国际领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从跟踪、并行到领跑
王建宇主要从事光学遥感系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其中在光电探测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2016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这项卫星工程的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总指挥就是王建宇。“大家知道中国的科研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强调的是跟踪,而这个工作我们是从跟踪到并行,走到了领跑。”王建宇说。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今天,上海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上海最关注的就是科创中心建设,我作为中科院的代表,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个过程当中去。”王建宇说,去年9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中科院的支持下,在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成立了张江实验室。“中科院上海分院把很多精兵强将调过去,把上海的一些优质资源都集聚到一起,目标是到2030年跻身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行列。目前,张江实验室‘1+2+1’布局已经明晰。”王建宇说,“1+2+1”的布局是指张江实验室将打造以光子科学领域为主的一个世界级基础大科学设施群。他表示,张江实验室将通过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大科学设施的集聚,构建世界领先的光子科学中心,在光子科学领域形成美国、欧洲、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掌握新时期科学创新的主动权。
“我们还可以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多力量。”王建宇说。这支创新“精英之师”,矢志要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王牌主力军”。
促进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
据王建宇介绍,今年是推进大科学工程建设的重要一年。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去年成功实现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这是人类已知的最高激光脉冲频率,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今年底计划全面建成;张江最著名的地标、“鹦鹉螺”上海光源是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二期将再新建16条光束线站,其中今年便将有部分新光束线竣工,预计到2020年,上海光源将有近40条线站建成并向用户开放;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可望于明年向用户开放。
王建宇介绍,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去年立项当年便获批启动,是国内迄今投资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投资将超过80亿元。它今年就将动工,从张江延伸至罗山路的地下施工,也将考验上海的建筑水平。
“墨子号”的成果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可以说,在这一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了国际的前沿。王建宇表示,中科院还将在上海进一步作量子信息的技术研究,继续作出国际领先的成果。
上海要想加速科创中心的建设,就要促进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过程。对此,王建宇认为,上海科创中心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这也是科技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所以,科创中心要提高将高科技论文的研究成果从纸张变成钱的能力。他介绍说,得益于近几年的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例,该所是全国“三权”改革(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首批试点单位,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改革试点,2015年当年就有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总额达到8亿元,超过此前5年成果转化的总额。“由于技术转让方面有相对较好的政策,产业效益一下就爆发出来了,超过我们的想象,三年来他们共转化了十几亿元。”王建宇说,上海药物所过去以前沿基础研究为主,现在则秉承“药物所就要为国家出新药”的理念,让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齐头并进。“不光在上海,中科院上海分院在浙江和福建等很多地方都在大力进行成果转化推广。特别是浙江,每年的成果转化可以为地方产生几百个亿的经济效益。”
王建宇表示,在新一轮创新当中,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中科院的科技人员一定会在这个舞台上做好科技转化工作。
做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
据悉,上海分院着力推进研究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率先行动”计划升级版。去年,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药物创新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上海生科院4个实体科研机构有序运行;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通过国际验收评审;分子合成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批筹建。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墨子号”在轨运行一年,重要载荷性能优良,保障了“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天马望远镜通过总体验收;肿瘤免疫治疗重大成果实现研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的独家许可转移。
王建宇指出,2018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攻坚突破年,上海分院各研究院所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重点聚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凝练各自优势学科领域的同时,加强与各地方政府的对接,深入了解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充分依托上海市区联动机制,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转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的完整链条,积极为上海的科创事业助力提速。比如,嘉定的微系统与集成电路平台,虹口的军民融合平台及青浦的高分数据中心等。
“中科院将竭尽所能地建好这些平台,欢迎大家一起加入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行列中来。”王建宇充满期待地说,未来,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研究院所将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谋划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调整优化科技布局和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整合集成优势力量,全力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中国科学报》 (2018-03-19 第5版 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