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陕汽整车研发投入3%,加之集团的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桥的研发,研发投入远远超过3%,这是企业向着高质量转型的具体体现。2018年2月28日,在重卡调试车间,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各界正式发布“2035战略”。发布会场外,一辆由嘉宾远程控制实现无人驾驶的第五代陕汽重卡X6000缓缓驶来,自动减速过弯、自动紧急制动,这是重卡行业率先实现的智能网联技术,使在场的人赞叹不已。
第五代陕汽重卡X6000
陕汽董事长袁宏明在现场接受记者在采访时说:“陕汽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淀,已经具备了再次冲锋和引领潮流的实力,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未来新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过去,我们在零部件的研发投入不够,今后,我们将扩大研发,并且加强与世界的先进技术方合作共赢,过去我们在替代能源方面的研发率先走在了前面,例如,甲醇、二甲醚卡车的研发已经是国家试点单位,另外,纯电动物流轻卡2017年刚上市就销售了1000多辆,同时部分港口牵引也实现了纯电动车,对于一公里来说的物流车,给客户带来了的收益是可观的。”
陕汽从2005年,开发了中国第一辆LNG重卡,填补了国内空白;承担了国家863新能源商用车开发项目,拥有150余项专利技术,具备系统集成及核心零部件开发能力。形成了清洁能源、替代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布局和完善的配套体系,拥有纯电动、混合动力等全系列新能源商用汽车产品。
氢燃料电池重卡
展场上的一辆搭载氢燃料电池重卡的陕汽车辆也非常抢眼,袁宏明认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就是绿色环保,氢能源可能是终极解决方案,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作为企业要先知先觉进行技术储备。”
陕重汽也进行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布局,新一代重卡产品X6000全线控平台基础上,通过相关技术,使具有远程控制、自主实时定位、危险目标识别、车道线检测、轨迹点跟踪、行车决策与控制等功能,实现在开放路段上固定起始点与目的地之间的智能化运输,可应用场景如高速路上收费站出入口之间的货物道路运输等。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陕汽全年销售各类汽车19万辆,同比增长62%,实现产值近700亿元,同比增长53%,创造了建厂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企业产销增速领跑了行业。
推进“2035”战略三步走,会上,袁宏明信心满满地介绍说:“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千亿陕汽目标,完成十三五的发展任务;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25年,用5年左右的时间,军品业务实现系列化发展,国际市场销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卡业务进入全球行业前列,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进入国内行业前列,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第三阶段,从2025年到2035年,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陕汽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成为行业重要力量,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
在陕汽“2035战略”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付于武也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的商用车江湖从来不缺精彩的故事,在国内车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正是陕汽这样企业的努力,加速了社会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变革。相信未来的陕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惊喜。”(马晓岚)
陕汽背景链接:
1968年,为解决我军“有炮无车”的落后局面,党中央决定在宝鸡建设我军重型越野车工厂,陕汽就此应运而生。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曹家乡麦李西沟,五丈原脚下,来自祖国各地的陕汽第一代创业者在1700年前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古战场,建设起我国第一个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自主开发出的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延安250”成为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主力战车。
1985年,随着三线企业搬迁的大潮,陕汽开始走出蔡家坡,建设西安生产基地,开启了第二次创业。陕汽走向市场经济、走向转型,陕汽站稳重卡市场,产品多次被评为国家一等品、优质品,企业也从单一军车生产转化为多产品与零部件相结合的复合型整车生产企业。
2002年,陕汽启动第三次创业,通过改革创新、资产重组等方式成功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实现由弱转强。建成了当时国内一流、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商用车产业园。自主开发奥龙、德龙和第三代军车等名牌产品。体制创新、自主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精益生产、文化建设……,率先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陕汽在2010年一举迈上10万辆产销平台,从行业追随者发展成为行业领跑者,陕汽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2013年,陕西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千亿陕汽”的目标,助力陕汽实现跨越式发展。五十载春秋,历经三次创业,几代人薪火相传,陕汽逐步从国内一家三线企业发展成为持续增长的现代化汽车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