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初始研究显示,与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相关特定脑区的结构变化,也可能与微信沉迷倾向相关。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不久之前,《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将互联网游戏障碍(IGD)列为一种潜在的精神障碍,进一步引发了有关互联网成瘾研究框架的讨论。互联网沟通障碍(ICD)——使用社交网络和信使平台成瘾——即包含在该框架内。微信是最受欢迎的手机通讯应用之一,过度使用微信可能扰乱日常生活,并产生上瘾行为。
为了更好地表征通讯应用的潜在上瘾性,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Benjamin Becker及同事调查了微信沉迷水平与额叶纹状体边缘区域的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评估了61位被试的磁共振成像数据,并收集了他们自我描述的微信使用频率信息。
结果发现微信沉迷倾向与大脑亚属前扣带皮层中灰质容量较小相关(亚属前扣带皮层是监测和调控成瘾行为背后神经网络的关键脑区)。他们还发现微信支付功能使用频率较高与伏核较小相关。
研究人员表示,成瘾症状水平较高或过度的使用行为与这些脑区内的某些物质容量减少之间的关系,与过去有关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包括IGD)的研究发现相符。尽管如此,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大脑功能层面可能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