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
找到土壤复合污染及植物效应研究新视角 |
|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陈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研究员罗春玲团队对Cu-PCBs复合污染下的植物吸收及转运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为深入理解土壤复合污染机理及植物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
土壤中往往多种污染物共存,在此情况下,植物对手性多氯联苯(Chiral PCBs)的吸收过程是否会因土壤污染特征及植物生理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吸收和转运过程是否涉及生物转化等问题一直缺乏证据。
研究人员以手性异构的PCB95和PCB136为模型化合物,对其在Cu-PCBs复合污染下的植物吸收及转运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铜离子作用下,植物根系受损,根系细胞电解质渗漏率增加,PCB95和PCB136进入植物根系细胞,并往地上部迁移;而在无铜离子破坏根系的对照组,PCB95和PCB136主要吸附于根系表面,但均呈现出显著的手性分馏现象。这表明正常植物根系细胞膜的选择透性,阻断了PCB95和PCB136向植物体内的转运,且PCBs在根系环境下发生了具手性选择性的生物作用。进一步的人为破坏植物根系实验,验证了PCB95和PCB136往地上部的迁移量,是随着根系细胞破坏程度的加大而增加的。
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土壤复合污染机理及其植物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科学报》 (2018-02-0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