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竞然 来源:《国科大》 发布时间:2018/10/16 16:30:09
选择字号:
此刻就是最好时机 2018国科大开学典礼侧记

 

2017年第6期校刊《国科大》从北京到西安,流转1000多公里,机缘巧合地出现在西安铁一中高三学生杜昊浡眼前。

那一期的封面是笑容可掬的丁仲礼院士,一直都对丁院士很敬仰的杜昊浡翻开《科教融合 不设围墙——丁仲礼要办世界一流大学》一文,当看到国科大不同寻常的招生要求——“有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有攀登高峰的人生追求,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力量,有宁静致远的内在气质”时,他心旌摇曳。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此时正站在2018级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本科生新生队伍中的杜昊浡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而笑容可掬的丁仲礼院士,就站在他对面的开学典礼台上。

“来参加国科大综合评价时,我就和高随祥副书记说过,这次高考要来不了(国科大)我就复读,但是我来了。”

凡属过去 皆为序章

1958年,60年前。那时的无名荒野,今天的国科大校园,钱学森、郭永怀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立了中科院怀柔火箭试验基地,使这里成为“两弹一星”事业的发源地之一。

1978年,40年前。国家百业待兴,人才断层严重,伴随着“科学的春天”的脚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了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科大的前身),这里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

这一年,没有王博艺,也没有杜昊浡。连他们的父母也只是孩子,更不曾相遇。

2012年,6年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提出了“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

这一年,王博艺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读高二。高一时学校的“翱翔计划”让她体验了一次真正的科研,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刚研究员的指导下,王博艺完成了《环境胁迫对天蓝色链霉菌生长发育和刺激代谢的影响》。高二时的她忙着备战生物竞赛,啃书的时候想着“要是一天有28个小时就好了”,但偶尔也作作诗踏踏青,谱谱曲唱唱歌,才算把青春的每一面都填补美妙。

这一年,还是个小男孩的杜昊浡刚升入西安铁一中,读初一。

2014年,4年前。国科大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是中科院党组赋予国科大的核心使命。

这一年,王博艺进入国科大,成为一名大学生。国科大本科生QQ群群主、本科生校服“总设计师”、国科大本科部学生会主席……王博艺代表322名“黄埔一期”成员在开学典礼上发言,那时没人能想到“黄埔一期”在日后竟承载了如此多关注的目光。她穿着自己设计的灰色校服,架着副黑框眼镜,头发挽了个低低的马尾,不施粉黛,发言讲稿里武侠雄风翻滚,威风豪迈凛凛。她说:“在国科大,我们想过得丰富多彩,不给青春留遗憾。”

这一年,杜昊浡读初三,他凑巧在西安铁一中的高中部听了一场“国科大”的宣讲,“不过听完了也没记住啥”。过了些日子,杜昊浡的文章《舌尖上的陕北》被刊在了《作文评点报·中考版》,文章里他这样写道:“油馍馍、钱钱饭,夹一筷子猪肉翘板粉配甘泉豆腐丝,咬一口八宝南瓜,再抿一口陕北米酒,与笑盈盈的老板娘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聊一聊往事,笑一笑红尘,然后背上行囊,重新启程。”

从2014年到2018年,4年本科期间,王博艺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创立了本科学生会、参加了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她在国科大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共修了193学分的课程,涉及不同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杜昊浡如愿升入了西安铁一中的高中部,对国科大依旧维持着“没有什么印象的”印象,直到……

《国科大》杂志2017年第6期机缘巧合地出现在杜昊浡的眼前。没人能讲明白这本杂志是怎么从北京到西安,再到高三学生杜昊浡的手里,

“封面特别引人注目,红色的背景下是丁仲礼院士的一张照片。因为我之前看过丁院士与柴静的访谈视频,也读过他在民盟十二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对他非常敬仰。”

杜昊浡自然地翻到杂志里那篇《科教融合 不设围墙——丁仲礼要办世界一流大学》。

“有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有攀登高峰的人生追求,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力量,有宁静致远的内在气质。”国科大不同寻常的招生要求,让杜昊浡陷入了思考。顺着《国科大》杂志来时的踪迹,他心旌摇曳,准备出发。

壮志正酬 时机恰好

“来国科大综合评价时,我就和高随祥副书记说过,这次高考要来不了(国科大)我就复读。”

春天时一本《国科大》杂志因缘际会播下的种子,经过了一个夏天的成长,到了秋天,究竟会不会收获?会有怎样的收获?

无人知晓,只因时机未到。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在夏末秋初的天高云阔下,与近两万名同侪一起站在2018级国科大新生队伍中的杜昊浡突有此感。高考结束,在综合评价中杜昊浡获得了749分的高分(满分750分),他如愿以偿,终于成为2018级国科大本科生的一员。

“国科大的教育模式正是我理想中的,像齐国的稷下学宫,现在我来了。”此时此刻的情景,正如3年前杜昊浡在文章中所预料的“背上行囊,重新启程”。

2018年9月8日上午,国科大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隆重举行,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中科院副院长、原国科大校长丁仲礼及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等人出席典礼。一万余名研究生、395名本科生以及来自57个国家的480名留学生共同汇聚在图书馆前的操场上。

上午8点50分,“人都到齐了,一切都准备就绪了,那我们的开学典礼就开始吧。让学生少晒会儿。”在白春礼院士的宣布下,原定于9点的2018年国科大开学典礼提前开始了。

只要时机到了,就水到渠成了,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致大尽微”“家国天下”两条巨大红色条幅从图书馆外墙垂下,被间或吹过的山风吹得猎猎作响。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一书。白春礼希望,每一位新生都能在科学的天地中,培育“致大”的眼界与胸怀,打磨“尽微”的心性和心境,始终胸怀“家国天下”,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敢于站在科学的最前沿与制高点,勇于探索科学研究的“无人区”,用奋斗的青春书写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

“像两根定海神针,本来心情是激动甚至浮躁的,但我们的队伍正对着这8个字,看着看着,心莫名地静下来了。”计算机学院2018级研一新生刘同学表示。

杜昊浡踮起脚尖向典礼台上一瞧,杂志封面上笑容可掬的丁仲礼院士此时也正笑容可掬地对着浩浩汤汤的新生们。顺着典礼台望去,高鸿钧院士、吴岳良院士、郭正堂院士、徐涛院士、席南华院士、周琪院士……一排院士在典礼台上站得笔直,毫无遮挡地暴露在9月的骄阳下,偶尔伸出手指扶住即将滑落的眼镜。

“想要继续成为学霸,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文明和祖国的富强作出贡献,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要热爱,要用心,要努力,还要认真。”李永舫院士说。

杜昊浡突然想到了梅贻琦的一句话:“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

与此同时,王博艺在典礼台下一侧左右踱步,演练着发言内容,下一个要上台发言的就是她了。这个夏天刚从这所大学毕业的王博艺,在这个秋天又再次入学了。

作为国科大的2018级直博生,王博艺是学校里的熟面孔,来来往往的人和她热情地打着招呼,有旧识的老师同学也有新认识的朋友。

“4年前,我也是站在这个位置代表国科大第一届本科新生发言的,讲的是‘厚积薄发,开天辟地’。今天,我再次站在这里,成为一名国科大的研究生,我想说的是‘寻找自己,离开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探索世界。”王博艺说。

院衫、牛仔裤、帆布鞋,简单清爽。深棕的头发披散,发尾微卷,细边眼镜,眼睛亮闪闪的。

“那时候年纪比较小,写稿子的时候总想着我们是第一届本科生,是有特殊使命的人,怀着一些很高远但有些空泛的理想。现在却想的是踏踏实实地认真探索,想传达一些我认为更加珍贵的精神。”从生命科学学士到凝聚态物理博士研究生,王博艺现在是一名物理学院的学生,以凝聚态物理为研究方向,“刚上大一时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生物系的学生要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五门普通物理,但后来发现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到达最终目标。好是相对的,但要相信,现在手上的就是最好的。”

阳光打在她的头发上,打得通透,是金色的光。

今年的典礼背景板是红色的,而王博艺还记得4年前的背景板是蓝色的。“在国科大这片广阔天地,我不愿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但更不愿奔忙前行却不知方向。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更能离开自己,从而探索更多世界运行的真理。”她在发言最后讲道。

摄影师们“咔嚓咔嚓”按动快门,照片刊载出来被好评“美女研究生”,轮廓还是4年前的小女孩。图像所无法记录的,4年青春可以言说的愉悦和不可言说的奋斗,此刻都挂在王博艺的嘴角,形成一个极其清浅的笑。

薪火相传 继往开来

“希望国科大的全体同学牢记白春礼院长和老师们的深情嘱托与殷切期望,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在国科大这片科学沃土上,努力汲取知识营养和精神力量,努力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早日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说。

2018年9月8日,当时或许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但若是纵身一跃到正在流转的时间齿轮上一瞧,斗转星移,气象万千皆始于此。

“在科学研究中会不会出现先入为主的念头?”有学生问。

“但凡先入为主,就说明你科研做得不够好。”他答。

中科院副院长、原国科大校长丁仲礼在为本科生做开学第一课时互动道。

“丁院士不仅科研做的好,哲学的思辨思维也很强,虽然说话不紧不慢,但是句句有力,要把真知一步一步呈现给你。”再看到真人版的丁仲礼院士,杜昊浡如此说。没见到真人前,他能想到的只是《国科大》杂志上的封面人物丁仲礼。

“要志向高远,一生做一件大事足矣;要学会问,而非学会答;要确定兴趣,作为主攻方向;要掌握学习主动权;要培养科学精神,锻炼眼光与品味,能分辨什么是好的科学研究;要仁厚其心……”丁仲礼在开学第一课上对新生们予以期待,“现在,是你们这一代人该考虑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的时候了。我以为,你们这一代人应该作出真正从零到一的原创性成果,真正有能力去突破人类思维的极限,真正能进入‘无人区’去探索,真正实现毛主席当年所要求的‘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开学典礼那天,我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据说两弹一星纪念馆保留了原来的外观外貌,听完讲解员的讲解,真的很尊敬那时的科学家前辈们。”2018级本科生王一佳希望将来也能够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因为我还是有点情怀的。”她自嘲“瞎算”使自己幸福,之所以是瞎算,“因为算了也不一定对,但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想知道事物的本质。”

王一佳的舍友张恒佳现在的专业是生物学,“不过我还喜欢物理,虽然很多人劝我别学,虽然物理很难,但我喜欢,我想学。”

“现在社会的风气太浮躁了,但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科学的院子里安静下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国科大副校长郭正堂院士介绍道,“我们现在要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打通,用更优质的课程去培养人才,而且我们的师资力量太巨大了,资源太丰富了,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学习研究,而且不会出现学术常见的‘近亲繁殖’情况。”

“目标是快速进入本科学习的状态,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续努力。当然更现实的目标是别掉队别挂科。”杜昊浡讲到这里,王一佳、张恒佳都使劲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你知道吗,我上田野老师的线代课时,老师讲得已经很快了,下面居然有大佬同学说‘老师,你咋能讲这么简单?’然后老师说‘你们这届基础不错,我再加快速度。’真的,我听得瑟瑟发抖啊。”杜昊浡讲到这里,王一佳、张恒佳同时爆笑。

刻板印象中,年轻人都愿意被评价聪明而非勤奋。“但我们都是努力型的人。”张恒佳说。“我愿意下功夫,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杜昊浡“十一”假期并不打算回家,“还回啥家,老师都被呼吁再讲快点了,我在这里看看书。不过还打算用一天的时间认真地转转故宫。”杜昊浡拎了个国科大40周年校庆的帆布包,因为天天拎着,才一周,帆布包带就有变形的痕迹。

3个年轻人走在国科大的夜色中,玉泉路校区的晚上还是很热闹的。一排滑轮滑的人炫了个技,“哧溜”经过他们身边。两个女孩同时惊呼:“哇,好棒,想玩!”

“想玩就学呗!”杜昊浡说。

一旁的草坪里静置着“IUCAS”的装饰标志。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