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24 13:55:16
选择字号:
绿色农业发展如何成为新常态

 

“四十年来’三农’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要真正达到强富美,还必须从几大陷阱中拔出腿来与时俱进。”日前,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纪念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周年座谈会暨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年会”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专委会名誉主任李毓堂如是表示。

而如何真正解决大家吃的安全和放心的问题,更大范围实现真正绿色农业,是多位专家关注的焦点。

避免发展陷阱

在李毓堂看来,“三农”发展陷阱之一,即化学农业陷阱。目前化肥、化膜、化药、化学添加剂,仍是总体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以化肥为例,我们过去多年倡导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到如今只是取得化肥使用“零增长”的成绩,换言之,化肥总体用量并未明显减少,仍是有有效成分30~50%,其余50~70%的无效成分成为土壤、水体、空气和农产品的污染物。加上化膜、化药、化学添加剂仍大量使用。“这何能谈得上农业转型升级。我们的大众需要的绿色、无公害、健康食品从哪里来?”

李毓堂认为,另一“三农”发展陷阱是——小农经营陷阱。现在这种个体分散经营的小农方式,已不能适应绿色科技全面普及的需要,需要抱团发展集体经济。

而相应的第一产业陷阱也不容忽视,现时的农业仍基本处于第一产业。即生产初级农产品和原料的状态,农产品加工、销售,即二、三产业环节增加的几倍产值和效益。却不能为农民所得。还是富了工商,穷了农民。“农民不富,哪能全面推广普及绿色科技成果?”李毓堂说。

时代要求

“当前大众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进入新时代,有了新要求,大家更关心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和农业生态污染排放问题。”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继传表示,当前,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发展绿色农业,就是要解决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限制突出问题,我国农业在迎来战略性的改革,发展绿色农业将成为新常态。

“如今对于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老百姓反映很强烈,吃什么都不放心。有些绿色食品也是有名无实。”农业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感触说,各个地方绿色农业的试验区、实验园有很多,要保障安全和质量,把握的一个要害是真正实现绿色目标,现在中央文件不仅强调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更要求生态、安全。而要把握的第二个要害即环境安全,如果生产农产品的环境有问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都无从保障,所谓绿色农业也是空谈。

最近几年中国污染排放的增量减少,但是总量、基数很大,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但总量基数还是很大。“面源污染还是比较严重,还需要下大工夫。”郭树田说。

机制创新推动

在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看来,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就是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的方式向绿色高效方式转变。“农业的绿色发展看似一个资源环境问题,我们认为其实质上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要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自觉地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位置上去努力,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

张天佐认为,应该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在完善农业资源保护补贴政策,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行绿色发展方式补贴等方面下功夫,加强政策的创设,完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到绿色发展工作中来。除了这些激励政策以外,还需尽快明确绿色发展的主体责任,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强制性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划清市场主体的行为边界,形成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绿色发展制度创新。

“现在国家一直在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可追溯系统,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渐浓厚,如今人们正在由原来吃不饱、到现在的吃不了、再到将来的吃得好在过渡,人们越来越追求食用的是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中国农业科技讲习所所长兼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胡兆荣相对乐观:将来那些高农药残留和化学残留的农产品很可能就无人问津了,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实现连续三年负增长,未来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必然呈现更好发展态势。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