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雅诵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1/17 11:43:21
选择字号:
教育部组织高校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获得感更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思政课怎样增强亲和力与针对性?怎样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将2017年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积极组织各地各高校推动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政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取得良好效果。

思政作业升华为艺术作品

绘画作品“列宁在十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细节,让人感受到那段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峥嵘岁月;手工作品“一带一路”,以纤维丝纸绳为材料,模拟“一带一路”路线图,展现出我国与沿线国家千丝万缕的联系;国画作品“春和景明”,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描绘初春时节万物向荣的景象,象征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勃勃生机……前不久,在清华校园里,一场名为“赤子初心”的全国高校思政课学生艺术作品展,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

而这些参展的作品,都是以艺术类专业学生平时的思政课作业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其中既有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事件,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既有关于理想信念的宏大叙事,也有身边小事小景的体验感悟。同学们通过绘画、雕塑、书法、剪纸、编织、摄影、刺绣、染织等自己喜爱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思政课程当中,主动探索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而承担起新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

看到自己的油画作品《纪念恽代英》入选全国展览,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丁元勋感到很兴奋。“思政课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丁元勋说,“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我之所以创作《纪念恽代英》,就是希望从他的革命精神和品德风范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青年学子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把从思政课学习中汲取的灵感熔铸笔端,表达他们对伟大时代的理解,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说,“通过全国巡展的平台增强仪式感,也将大大增强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认同感、获得感、满足感,激发他们创作出更多体现时代主题、民族精神、个人风格的优秀艺术作品。”

微电影激活思政课堂

“碧野千里,天地清风,恩施秀美风光,淳朴人情故事,精准扶贫怎样走进千家万户?”武汉大学的微电影作品《春到茶山》,是源于形势与政策课的一次教学实践。

电影以湖北恩施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为蓝本,围绕“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理论之源”的核心思想,以武汉大学驻村书记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为主线,对精准扶贫中的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政策展开考察与思考。

“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不仅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对思政课有了新的认识。”参与拍摄的一名学生说:“走出固有的传统课堂,走进广阔的现实社会,这样的方式更利于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让我们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深刻感悟中国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这是我们心中真正喜爱的思政课。”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喜欢短视频、微表达的特点,教育部以“我心中的思政课”为主题,开展了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156所高校报送的191部微电影作品涵盖了各门思政课程,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广泛关注的共享经济、精准扶贫、诚信、亲情等热点话题,展现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思想深度。中南大学学生拍摄的《青年毛泽东》、西南林业大学学生拍摄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拍摄的《妈妈来了》等微电影受到网友追捧。

“用微电影这一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载体提升思政课的育人质量,效果很好。”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说:“以前学生上思政课有种‘做客’心态,老师负责‘端茶倒水’,而新形式、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由‘做客’心态转向‘做东’心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政课堂氛围。”

大学生走上思政讲台

为了让大学生换位体验思政课教学的难度,深度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育部举办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最美中国梦”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各地各高校推荐了97堂优秀公开课,并于去年12月上旬进行了集中展示。

“我想让大家记住一组背影——这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军民自发组成的义勇军的背影……”为了上好《不能忘却的背影——确立“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这堂公开课,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生们足足准备了好几个月。

“我们查阅了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历史史料和档案,扎实论证了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进程,也从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创作团队成员安婷婷说:“我们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用史实发言,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在集中展示的现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讲的《追逐共产主义的光芒》、北京联合大学学生讲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南开大学学生讲的《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等,都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受到点评教师高度赞扬。

“以前的思政课教育多为单向授课,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青年学生所喜爱的时代元素也是老师们不太了解的。所以,这样的活动也是让学生教教我们怎么上课。”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表示,这样的新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动能,应当成为各高校思政课创新改革的重要参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